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知识点14

2018年06月07日 11:30:30来源:司法考试网
导读:各位考生司法考试备考的如何了呢?今天小编在高考的气氛下仍然打算坚持给大家更新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知识点,赶快学习起来吧,一定不能够辜负小编的苦心,紧张备考小编与你同在。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知识辅导: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知识点14

>>2018年司法考试英才精品课程

想要成为一名律师,就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这是一个基础也是一个进阶的路径,小编相信每一位法律事务从业者都是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表率。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条文表述的是一个刑法规则,属于规范性法律条文。但是要适用这个条文,必须明白什么是故意杀人、以上究竟包含不包含本数?为此,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九十九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第十四条和第九十九条是规定适用规范性法律条文的技术性规定,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条文。

【真题示例】

关于法律规则、法律条文与语言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0/1/51,多选)

A.法律规则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

B.所有法律规则都具语言依赖性,在此意义上,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

C.所有表述法律规则的语句都可以带有道义助动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五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从语式上看,该条文表达的并非一个法律规则

【分析】一般而言,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性语句,根据助动词的不同,规范性语句可以分为命令句和允许句。即使是陈述句也可以改写成规范语句。选项A正确。(A项表述本来不严谨,应该说法律规则可以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

所有法律规则都具语言依赖性,所有法律规范都以语句的形式表述,法律语句既可以条文化,也可以非条文化。故B错误。

根据助动词的不同,规范性语句可以分为命令句和允许句。命令句一般使用“应当”“禁止”等助动词,允许句一般使用“可以”等助动词。所以所有表述法律规则的语句都可以带有道义助动词。选项C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五条可以改写为规范语句,“公民应该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应该视为住所。”从语式上看,该条文表达的是一个法律规则。选项D错误。

准备考试的思路是大体相同的,我们在一生中会遇到无数次考试,大考也好,小考也罢,都是对自己的提升,为人生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的卷一法理学相关知识,更新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坦途网司法考试频道更新,获取完整习题以及其他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相关资讯备考资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司法考试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北京上海天津更多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