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练习题卷四案例分析95
>>司法考试模拟题: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练习题卷四案例分析95
【司法案例】民间借贷纠纷如何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案情简介】
2016年5月26日,被告唐某某与原告张某某一起逛街,因买手机缺钱,向张某某借款500元,同时向张某某出具了一张500元的欠条。口头约定借期半年,到期后,被告以手中无钱拒绝偿付欠款本息。原告在收不回借款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偿还原告欠款及利息。被告辩称欠条是自己写的,但是受被告唐某某胁迫的情况下所写,没有法律效力,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
【争议焦点】
对于本案的处理,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 一种意见认为,原告所依据的仅仅是一张欠条,被告说该欠条是受原告唐某某胁迫的情况下所写,原告不能证明无胁迫,故原告主张不能成立。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为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提交了被告书写的欠条,该欠条经被告认可其真实性,应予支持。
【法官说法】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从法理评析如下:
首先,虽有举证原则的例外情况,但是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在民间借贷关系的案件中只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这一最基本的原则,被告对其主张欠条是“受胁迫”的情形下写的这一主张没有提出证据,令人难以信服,因此被告对证据合法性的异议不能成立。
其次,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该条文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本案中,被告张某某对欠条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因此,证据符合我的诉讼证据真实性的条件,原告提供的证据应予支持。
最后,本案中,所涉争议标的额为500元,数额不大。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借条能否证明借贷关系成立来进行分析认证,在人情伦理社会,人们的法治意识还不很强,其重要表征就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存在某种邻里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往中往往不重视手续的完善,这也可以解释原告不能明确说出被告借钱的目的和用途,仅体现了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姓名及借款数额和时间等信息。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县人民法院)
以上的内容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司法考试模拟题了,想要参考更多模拟题可以来坦途网司法考试频道,这里还有老师在线为你解答问题,帮助你进步哦!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507-06
- 2019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407-06
- 2019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307-06
- 2019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