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卷四案例分析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模拟练习题17

2018年02月02日 15:43:18来源:司法考试网
导读: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量的知识储备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积累的。坦途网司法考试频道今天给广大考生带来的是小编精心挑选过的【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模拟练习题】,考生可以自行查阅。

>>司法考试卷四模拟练习题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模拟练习题17

>>2018年司法考试英才精品课程

3.甲因贪污行为被撤消公司经理职务,故对揭发人乙(公司副经理)一直怀恨在心。一日中午,甲、乙一同陪三个客户就餐。其间,甲乘乙出去解手而客户又未注意时,往乙的酒杯内投放了毒药。散席后不久,乙毒性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混淆视听,甲自己也服了少量毒药,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并散布自己和乙都是食物中毒。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甲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理由如下:

(1)甲的行为致乙死亡,侵犯了乙的生命权,符合故意杀认罪的客体要件。

(2)甲将毒药投入乙的酒杯,只可能导致乙死亡,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故不能认为其实施了投毒罪所要求的投毒行为。其所实施的只是以毒药为杀人工具的杀人行为。

(3)甲因贪污被乙检举,因而对乙怀恨在心,其往乙的酒杯内放毒药,就是希望乙被毒死,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

注:分析本案主要应明确用投毒方法不一定都构成投毒罪。关键要看投毒所针对的对象以及投毒的场所。如果针对的是个别人,且投毒的场所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就只能定故意杀人罪;只有投毒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虽然行为人有特定的目标,但其投毒的场所决定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才能定投毒罪。在分析有关放火罪、爆炸罪案例时也应注意同样的问题。

4.甲因婚姻不幸欲轻生。其在自制炸药包(1500克炸药和一只电雷管)和引爆装置(五节1号电池)后,前往一旅游城市,打算游山玩水快乐一番之后,引爆自杀。玩了三天之后,甲将炸药包和引爆装置连接在一起捆于腰间,来到该市汽车站候车大厅,找到一空座位坐下后启动了引爆开关,但不知何故只雷管发生爆炸,炸药未爆。结果是甲自己腰部被炸伤,无其他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问:甲的行为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甲的行为应定为爆炸罪。具体理由是:

(1)甲在汽车站候车大厅实施爆炸行为,严重危及到候车厅及其候车旅客的安全,符合爆炸罪的客体要件。

(2)甲客观上实施了引爆炸药的行为,虽然只有雷管爆炸,也只炸伤甲自己,但其所准备的炸药量已具有足以引起不特定多人死伤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结果的危险。符合爆炸罪的客观要件。

(3)甲虽然想的是自杀,但其所选用的自杀方法及其自杀的场所都决定其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而他对这一结果的心理态度至少可以认定为间接故意,即在追求自杀目的的同时,放任了危害公共安全结果的发生。

5.甲通过朋友在某农药厂购得装过毒物的编织袋100余条。朋友对甲说明了编织袋有毒,一定要洗净后再用。甲将编织袋拿到自家附近的河内冲洗。水文站职工发现河水变黄,便问甲所洗编织袋是否有毒。甲不承认。水文站职工告诉甲该河水是附近居民饮用水源,不能清洗有毒物。甲仍置之不理。后水文站职工去向县环保局报告时,甲始拿着编织袋离开。经有关部门检验,甲洗编织袋污染过的水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超过饮用水标准40余倍。好在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未造成人、畜伤亡的结果,只是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甲构成投毒罪。主要理由是:

(1)甲将有毒的编织袋在作为附近居民饮水源的河中冲洗,致使河水所含有毒物质超过饮用水标准40余倍,严重威胁广大居民的安全。

(2)甲明知编织袋有毒,也知道河水为附近居民的饮水源,仍将编织袋在河中冲洗,且不听水文站职工的劝阻,至少可以说其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

(3)尽管甲的行为最终未引起人畜中毒的严重后果,但已使河水有毒物质严重超标,具有足以引起人畜中毒严重后果的危险,故不影响其行为构成投毒罪。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的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相关资讯,更新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坦途网司法考试频道更新,获取完整习题以及其他司考备考资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司法考试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北京上海天津更多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