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官方版真题公布(1)

2017年07月03日 12:20:04来源:司法考试网
导读: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官方版参考答案由坦途网司法考试频道重磅发布,考试时间更多国家司法考试答案、2017年司法考试相关资料请关注坦途网司法考试频道。

>>司法考试卷一历年真题汇总: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官方版真题公布(1)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

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5.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6.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

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

7.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

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

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

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

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

8.《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5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缴的罚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9.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网站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

10.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

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

D.小琳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11.有法谚云:法律为未来作规定,法官为过去作判决。关于该法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法官的判决根据总是滞后的

B.法官只考虑已经发生的事实,故判案时一律选择适用旧法

C.法律绝对禁止溯及既往

D.即使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但为未来作规定的法律仍然可以作为其认定的根据

12.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15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

B.邻居运用设证推理方法断定崔宁为凶手

C.“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

D.从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转化需要一个证成过程,从法治的角度看,官府的行为符合证成标准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解释》中规定: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效力低于《刑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就《刑法》作法律解释

C.对法律条文进行了限制解释

D.是学理解释

14.王某参加战友金某婚礼期间,自愿帮忙接待客人。婚礼后王某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住院治疗花去费用1万元。王某认为,参加婚礼并帮忙接待客人属帮工行为,遂将金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王某行为属由道德规范的情谊行为,不在法律调整范围内。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B.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

C.道德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

D.一般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15.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周礼》载:听买卖以质剂。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长券为,短券为

B.“由买卖双方自制,由官府制作

C.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16.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17.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促使法律统治一准乎礼,实现了礼律统一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

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

18.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霍甲9000

B.霍甲6000两,霍丙3000

C.霍甲、霍乙、霍丙各3000

D.霍甲、霍丙各3000两,余3000两收归官府

19.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20.关于《法国民法典》有关规定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21岁为成年,到此年龄后,除结婚章中规定的例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民事权利地位平等原则

B.“所有权是对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和部分有限原则

C.“契约是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契约自由原则

D.“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任何人不仅对其行为所致的损害,而且对其过失或懈怠所致的损害负赔偿责任”——过失()责任原则

利用小编更新的2017年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快速的get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的出题套路吧!真题更新未完待续,每期新闻更新20道题,请考生耐心将小编后续更新的4套真题看完,才真正接收到完整的16年司法考试真题,记得继续看呦~坦途网国家司法考试频道会一直为您更新现阶段最需要的复习资料,助你备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司法考试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北京上海天津更多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