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汉字学概论》章节考点4
积累好知识点后,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开始遇到不会的题尽管放过去,尽量把会做的题答完整,时间到后立即停笔,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随后翻看后面答案评分,核对答案。除此之外,坦途网自学考试频道小编这里还有自学考试模拟题练习哦~
(三)汉字有较强超时空性。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二是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汉字的超时代性,就是古今可通,上千年前的文献中的汉字,今天我们照样认识,其中看不懂的,不是汉字本身,而是古今语素意义的变化。虽然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古今汉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同,即都是记录语素(在古代同时又是词),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贯古今的特殊作用了。比如我国历史上宋、元、明、清时代的小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困难,而同时代的用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今天一般人就很难看懂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因为拼音文字要随词语读音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拼写(当然不是绝对一致,比如英语单词know中的k今天就不发音了,但拼写没有调整)。
汉字的超空间的特性,就是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汉语方言复杂,有七大方言,如果细分,方言更多,而且各方言间的差别特别大。口头上,不同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如果谈话,就好像是在同外国人说话,互相不知所云,除非用双方共通的中介语(如普通话),否则就不能进行沟通。可是书面上用汉字笔谈,就出现了非常奇妙的情况:无论你是上海人、广东人,还是湖南人、福建人,互相之间毫无障碍。假如没有汉字,不同方言间的交往怎样进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当然,汉字的这种沟通方言的作用,根本之处在于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虽然汉语方言众多,但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特点(词的特点、句子的特点)是一致的,语素意义差别小,不然,同样也是看不懂的。用汉字记录的日语,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却不能看懂其内容,有人夸张地说学习日语的人往往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就是这个道理,而学习汉语方言,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学习汉字,需要我们认识汉字的超时空作用,也要注意到,汉字这个特点的根源还是汉语的语法、词汇系统古今、方圆方面的共通性,汉字的这个沟通古今和沟通方言的作用,其实仍然是汉字基本上适应汉语这个特点的反映。
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分数不理想,没关系,记下是哪些题错了和不会做,不要只对上答案就了事了,要分析出这道题考的是哪个自学考试基本概念后找出教材认真弄懂它。特别是你接连几套题都错或不会的同一些题,你一定要把它相对应的基础知识弄懂,因为这些就是你暴露出来的复习漏洞!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508-30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408-30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308-30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