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自学考试《心理学》章节梳理3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所以很多考生参加自考都选择了这个专业,今天针对《心理学》这个科目坦途网自学考试频道对章节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希望你们能够收藏作为备考资料之一。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概述
[识记]
感觉的基本概念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1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也有人提出“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ESP)。
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
(3)内部感觉:机体觉、机动觉、平衡觉
[领会]www.examw.com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阈限分为:
(1)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它是一个可变的模糊界限,需取平均值
(2)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察觉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K)。
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二、视觉系统
[识记]
视觉适应
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视觉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
颜色的特征
色调、饱和度、亮度
[领会]
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
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
视觉的机制:
眼睛: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真正的感光机构;有感光细胞、棒体细胞、锥体细胞)
暗适应包含两种基本过程:瞳孔扩大,视网膜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恢复。
色觉理论:
三原色说(杨-黑理论) 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红、绿、蓝三原色;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
拮抗理论(四色说)由黑林提出;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解释颜色对比、互补现象
自考涉及的科目较多,因此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虽然成绩可以保留两年,但是小编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全力以赴,争取一次性通过。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自考模拟题或者知识点的分享,可以随时来坦途网进行自取。后期我们在考试结束之后,还会为大家及时更新自学考试成绩查询相关资讯,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508-30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408-30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308-30
- 2019年自考汉字学概论复习重点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