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自考考试辅导模拟试题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8年自考模拟题:政治经济学5

2018年03月21日 16:01:39来源:自学考试网
导读:自学考试中,庞大的知识架构和知识信息储备量是需要考生一点一点积累整理的,为帮助广大考生合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坦途网自学考试频道小编整理了2018年自学考试模拟题汇总,来看看吧。

>>自学考试模拟题2018年自考模拟题:政治经济学5

>>自学考试考前课程辅导

6、如何认识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1)生产工具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重要物件。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

(3)生产工具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关键在于用什么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

7、分工的社会性质是怎样的?

(1)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分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

(2)在剥削社会制度下,分工会被剥削阶级所利用,作为剥削劳动者或强国剥削弱国的一种手段,使得分工带有了阶级对抗的性质。

(3)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分工不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但仍存在旧社会分工,突出表现为工农业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

8、如何理解旧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的发展趋势?

(1)旧社会分工是指每个劳动者长期乃至一生被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某一种岗位上,始终从事一种职业,从而使劳动片面化的分工。这种旧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由工农业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劳动差别。

(2)在剥削社会制度中,这“三大差别”还演变为“三大对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随着剥削制度的消灭,“三大对立”也随之消灭,但工农、城乡、脑体之间的本质差别还将长期存在。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旧社会分工将完全消失,“三大差别”的本质差别也就不复存在。

9、如何理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分工与协作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

(1)一般来说,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

(2)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节约,促进生产力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在短时期内完成某种工作,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0、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生产关系体系?)

(1)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2)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更多关于自考招生政策、考前辅导、模拟真题、成绩查询等相关资讯,坦途网自考频道将实时为广大学子更新,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鹏程万里。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自考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北京上海天津更多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