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辅导讲义(3)
>>基础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辅导讲义(3)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一、感觉
(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种类:按刺激来源分为①外部包括视、听、嗅、味和皮肤(温冷触痛压)②内部包括运动、平衡、机体(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定义
1)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分为绝对和差别感受性(
2)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越高。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加以度量
3)感受性的高低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加以度量,二者成反比,感觉阈限低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感受性低
4)适宜刺激:最敏感的感觉的刺激
5)感觉阈限:最小刺激量。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1)感觉阈限:分绝对与差别感觉阈限
(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反比关系,感觉阈限低则感受性高,能感觉到很微弱的刺激。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有下限和上限,下限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3)绝对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
(4)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越小,说明差别感受性越高。
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即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式为ΔI/I=K。Δ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韦伯分数),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同感觉器官的韦伯分数不同
(2)费希纳定律:1860年,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测量了一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认为它就是这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发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的物理强度按对数级增加时,所引起的心理强度按算术级增加。公式为S=K.lgR。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常数。两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因此,不能拿刺激的物理单位来代表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的单位。
三、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入芝兰之室,手放冷或热水、光适应、暗适应)(1)对光适应: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受性降低即视觉感受阈限提高。一两分钟完成(柿子红质分解快合成慢)(2)对暗适应:视网膜上视紫红质合成,视觉感受性提高即视觉感受阈限降低的过程。30分钟。要保护,设法不让视紫红质分解,办法就是带上红色的眼镜。
2、感觉后像:如灯灭,有灯;声音停止,还有余音。各种感觉器官都能产生。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的后像性质和刺激物性质相同;负后像相反。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吃苦药后再吃糖;黑色纸上的灰比白色纸上的灰亮;彩色对比时产生补色,如红花绿叶。两种感觉同时发生的对比叫同时对比,先后发生叫相继对比。各种感觉器官都可以发生。
4、联觉: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如看到红色感觉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在闪动;冰箱用白色。
四、各种感觉:九,包括视听嗅味皮肤平衡运动内脏痛;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的电磁波,也叫光波。-380:紫外线;780-:红外线。
(2)器官:视网膜。最外边一层是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明视觉器官)和杆体(暗视觉器官)。锥体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叫明视觉。杆体呈杆状,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叫暗视觉。
(3)颜色视觉
①特性: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由光波的波长决定)、明度(由光波的物理强度决定)、饱和度(由光波中灰色所占比例决定)三种特性。非彩色,即灰色,只有明度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彩色中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
②色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包括色光和颜料混合。在色光混合中,混合后变灰的两种颜色叫互补色。例如红绿混合得到了灰,红和绿就是互补的颜色。红是绿的补色;绿也是红的补色。如果不是互补的颜色混合,其结果得到的是光谱上在它们之间的颜色。例如红和黄混合得到的是橙色
③色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或不能分辨颜色。按程度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部分色盲包括红绿和黄蓝色盲。色觉异常的人自己觉察不到,不经科学鉴定他自己不见得知道自己有色觉缺陷,别人也难以发现,他们对明度敏感,在儿童期就自然地完成了通过明度来说出颜色。色觉异常大部分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途径是:外祖父->妈妈->男孩;外祖父+色盲爸爸->女孩(妈妈是隐形色盲)。女性色盲仅占男性的1/10。
2、听觉
(1)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也叫声波。 人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感受性(最敏感)和耐受性比较高。-16:次声波,20000-:超声波。20岁以前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60岁以后下降。老年人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年龄从高频向低频发展。听觉适应是在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听觉掩蔽是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听觉疲劳是声音强度太大或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如果听觉疲劳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恢复,将会导致职业性耳聋或永久性听力丧失
(2)器官: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感受器是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它将空气振动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至颞上回和颞中回,引起听觉
(3)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噪音由声音的物理性质、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决定。人们不愿听的,并对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均可视为心理上的噪音。
3、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细胞。
4、味觉:最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能溶解、有味道。感受器是舌面、上鄂的味蕾。舌尖甜,前咸,后酸,根苦。
5、皮肤感觉:温冷触痛压振动。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用钝的针头刺激皮肤上相邻的两个点,能觉察出是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同的。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生理零度是会发生变化的。
6、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反映了人体的姿势和地心引力的关系。
7、运动觉(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其感受器分成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分别叫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它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8、内脏感觉(机体觉,黑暗感觉):饥饱渴窒息疲劳便意性痛。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具有放射的性质,如心绞痛时会觉得肩胛骨疼。当各种内脏器官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异常或病变时才会有感觉。
9、痛觉: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没有适宜刺激。遍布全身所有组织中,痛苦但有保护性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难于适应。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与对疼的认识、态度、性格、意志有关。
五、知觉概述
1、定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与感觉的区别是: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反映物体个别属性,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是各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认识物体的整体,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适应越完善和全面。联系:知觉和感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基本特性:
1)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2)选择性:由于感觉通道容量限制,不可能知觉到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物体,只能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的比较模糊,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的特性,如花瓶人脸的两可
3)恒常性(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包括大小、颜色、明度、形状和运动恒常性均有,远近我都觉得高矮没有变化、石灰在暗处比明处的煤块亮、桔黄色的灯照射的白纸看起来还是白色
4)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被知觉的事物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
六、知觉种类:(时空运错)
1、空间:
(1)大小: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
2)形状:结合视网膜提供的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的动觉信息,手触摸提供的触觉信息
(3)方位:以自身或双耳为参照,利用双耳判断左右
(4)距离(深度、远近、立体):远近
①肌肉运动线索:眼睛的调节和双眼视轴辐合
②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铁轨交叉)、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视差。
③双眼线索:两眼瞳距大约为65毫米,看同一物体时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立体电影、立体摄影即利用了双眼视差原理。
2、时间: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可以借助计时器、日出日落昼夜交替、一年四季、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影响时间估计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感觉器官、要估计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多少、对所发生事件的态度和情绪。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叫生物节律,也叫生物钟。
3、运动: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物体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才能知觉到运动。太慢、太快都觉察不到。
包括①真动
②似动(动景、Φ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如电影、霓虹灯的动感、建筑物轮廓装饰灯
③诱导运动,如月亮从云彩中钻出来;自主运动,如紧盯屏幕上的光点。似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都是视觉的错觉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是动的。
4、错觉:
(1)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倾向
(2)只要具备了相应条件,错觉一定会产生,无法克服,所有的人都是一致的,不会有个体的差异。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不同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3)每种错觉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原因,不可能用某些原因来解释所有的错觉。错觉的种类包括线条长短、线条方向、面积大小等。不同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如形重错觉(拿起后会觉得大的轻)、视听错觉(从扩音器传出,但仍被认为是从讲台传出)。有时会带来消极影响,如飞行员的倒飞错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更多学习资料关注坦途网心理咨询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507-26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407-26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307-26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