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基础心理学》5
考生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张。在很短的时间里要把所有课程内容完全“死记硬背”地记住是不可能的。可以根据平时对心理咨询师知识和工作实践的了解进行答题。下面请看坦途网心理咨询师考试频道整理的基础心理学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6.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7.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8.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9.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0.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11.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A.注意的广度
B.广义注意稳定性
C.狭义注意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12.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13.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会议我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4.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A.9±2
B.7±2
C.5±2
D.6±3
16.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17*.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18.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
A.物理特性编码
B.表象(形象)编码
C.言语听觉编码
D.语意编码
19*.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不随意识记
20.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二、简单题
1.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简述适应及感觉适应的特点
3.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4.简述知觉种类。
5.什么是观察?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6.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7.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8.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
9.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10.什么是概念?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C 5.C 6.A 7.B 8.D 9.C 10.B 11.B 12.A 13.C 14.D 15.B 16.C 17.D 18.D 19.A 20.D
二、简答题
1、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①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②生理机制上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③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①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②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③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2、简述适应及感觉适应的特点
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除了视觉适应既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外,其他感觉的适应都只能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视觉适应是最重要的一种适应现象,包括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个体在暗环境中,视分析器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个体在强光的持续作用下,视分析器的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
其他感觉适应,如嗅觉适应非常明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为此现象。嗅觉适应的速度以刺激物及其强度而转移。触压觉适应也相当明显,带上眼镜开始感觉到有压感,但很快就感觉不到。温度觉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洗热水澡时,开始感到水烫,经过几分钟后就觉得水不太热了。味觉适应也很明显,厨师由于要不断品尝各种菜肴的味道而使后来烧出的菜愈来愈咸,但痛觉和听觉适应不太明显。
3*、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感受性是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人感觉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人的感觉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绝对感受性低即为该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较高。差别感觉阈限是差别感受性的客观指标,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高即为该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较低。
4、简述知觉种类。
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①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②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③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
5、什么是观察?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6)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7)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
6、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们有序而完整地统一于记忆活动中。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而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是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是再认。
记忆过程中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相互联系的,识记与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与基础,再认与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
7、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遗忘的因素有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识记位置。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
(4)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
过度学习:把练习进行得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过度学习150%为宜。
学习方法的影响大致如下:用视觉识记的材料比用听觉识记遗忘慢些,用试图回忆识记比用单纯重复识记遗忘慢些,用间时(分散)复习的方法识记比用集中复习遗忘慢些。
(5)记忆的恢复现象。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中间材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影响之故。
8*、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
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由于信息由输入到提取所经历的时间不同、对信息的编码、贮存方式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一般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它们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1个阶段,一般信息保存时间为0.25—2秒钟,以物理特征编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当信息受到注意,即得到识别,进入短时记忆,若没被注意则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加工处理的记忆,一般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其信息容量为7±2组块,组块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言语复述则转入长时记忆,而对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会随时间流逝衰退而被遗忘。
长时记忆是经过复习后长期储存信息的记忆,信息保持时间为1分钟以上、数年,乃至终身。从信息源来说,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重复加工的结果,但有些也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信息是以意义方式编码,它们包括语义和表象编码,故又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贮存主要有陈述性知识,即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和程序性知识,即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所贮存的信息具有备用性特点,其信息不能提取和错误提取是由于受到干扰抑制制所致.
9、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即多次识记,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识记,巩固已建立起来的联系和提高记忆效率的过程。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记忆效果不决定于复习次数,而是决定于对复习的合理组织。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研究表明,记忆目的和意图越明确、越持久,复习态度就越积极、越主动,记忆效果越好。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
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10*、什么是概念?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要充分利用变式;要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与实践之中。
以上是根据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整理的试题及答案,大多数的考生几乎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的。当然,有一部分人是老考生,自然会比零基础的新考生要容易些,但是有基础并不是关键,因为基础只是让你赢在起跑线,如果后天不努力,原地踏步是很容易被超越。给大家提供更多考试资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507-26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407-26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307-26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名词解释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