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2)
>>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2)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61.【答案】 C
【解析】 “替代学习”或称“观察学习”的含义是:人们能够操纵符号(如语言等),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后果。因此,人学会某种行为,大可不必实际去体验,这是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62.【答案】 A
【解析】 ①门诊心理咨询:进行面对面咨询,这类咨询的特点是能及时对求助者进行各类检查、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妥善处理(如转诊、会诊等),因此,它是心理咨询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②电话心理咨询。③互联网心理咨询。
63.【答案】 A
【解析】 由于临床心理学的服务项目和工作阶段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同目的而进行会谈的种类也很多。从大的方面看,它可分为收集资料的摄人性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鉴别性会谈法,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治疗性会谈,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外,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最后一类会谈是咨询性会谈,这类会谈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除上述四大类会谈法之外,还有一种应急性或叫作危机性会谈,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都列入这一类会谈。
64.【答案】 B
【解析】 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 “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即使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65.【答案】 B
【解析】 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66.【答案】 C
【解析】 注意事项: ①避免紧张情绪;②语言表达,即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和逼问,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③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④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⑤咨询时的仪态。为了缩小谈话范围,可以使用封闭式提问。
67.【答案】 D
【解析】 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化的谈话。咨询师语速应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68.【答案】 A
【解析】 当我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第一是 “就事论事”;第二是“寻找相关”;第三是进行“迹象分析”。就事论事的办法不能揭示该事件的全部含义,于是还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情况。迹象分析就是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而进一步去寻找原因。
69.【答案】 D
【解析】 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咨询关系在咨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是两个不同的人,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双方关系如何,是否能够相互接纳、理解和信任等,决定了咨询关系是否能够存在。很难想象,在双方互相排斥、敌对的情况下,咨询关系还能存在。 ’
70.【答案】 C
【解析】 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就是共情。 “共情”一词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称谓或译法,如“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
71.【答案】 A
【解析】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如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求助者发展成一个健康、成熟并能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提出,咨询应使求助者变得可以自主,不过分苛求,而整个人可以有较好的组织和整合。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极主动、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这样的人也就是心理健康者,他们有5个特征。其一,乐于接受一切经验。其二,时刻保持生活充实。其三,信任自己机体的感受。其四,有较强的自由感。其五,有高度的创造性。
72.【答案】 B
【解析】 咨询阶段是心理咨询职业活动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包括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步骤。咨询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促进求助者的发展与成长。一般地说这一阶段可能需要的时间较长,咨询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论倾向,针对求助者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咨询技巧和干预技术,或探寻潜意识,或矫正行为,或改变认知,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73.【答案】 C
【解析】 指导技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技术是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心理分析学派常指导求助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行为主义学派常指导求助者做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人本主义中的完形学派习惯于做角色扮演指导,使求助者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为。理性情绪学派针对求助者的各种不合理信念予以指导,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74.【答案】 C
【解析】 面质技术又称 “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求助者因为自身的原因,常常存在各种矛盾,而这种矛盾,往往就是求助者的问题所在。咨询师需要使用面质技术,促进求助者的统一。
75.【答案】 A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而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行为。
76.【答案】 D
【解析】 阻抗可以理解为在咨询过程中来自于求助者的某种抵抗咨询的力量。阻抗在本质上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它可表现为对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者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等。
77.【答案】 B
【解析】 咨询效果的评价内容应围绕咨询目标展开,只有实现咨询目标,才是咨询效果的直接体现。例如,求助者因社交恐惧前来求助,最初商定的咨询目标是:第一,将焦虑减到原来的50%左右;第二,增加人际交往,为60分钟/天。经过数次咨询后,求助者自信心增强,但仍然存在社交恐惧,焦虑减轻到原来自我体验的70%左右,人际交往只增加到40分钟/天左右。这说明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一定的咨询效果,但没有达到预期的咨询目标。
78.【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1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斯皮尔曼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订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因素(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
79.【答案】 D
【解析】 EPQ成人问卷用于调查16岁以上成人的个性类型,幼年问卷用于调查7~15岁幼年的个性类型,不同文化程度的受测者均可以使用。
80.【答案】 B
【解析】抑郁自评量表(SDS)由(W.K.Zung)编制于1965年。该量表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对20个项目进行评定时依据的等级标准为: ①没有或很少时间;②少部分时间;③相当多的时间;④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81.【答案】 D
【解析】 应对方式问卷可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并且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82.【答案】 A
【解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
83.【答案】 C
【解析】 90项症状清单(SCL-90),又名 “症状自评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 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
84.【答案】 C
【解析】 舌面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85.【答案】 B
【解析】 自我概念的功能: ①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②解释经验。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个体对相同的经验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③决定期待。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86.【答案】 ACD
【解析】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弱者能分辨颜色,但其感受性差。部分色盲又分为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红绿色盲的人看不见光谱上的红和绿,但能看到黄和蓝。光谱上红和绿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不同明度的灰。黄蓝色盲的人相反。全色盲的人什么颜色都看不见,他们看世界只能看到明度不同的灰,就像正常视觉的人看黑白电视一样。
87.【答案】ABCD
【解析】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88.【答案】 CD
【解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89.【答案】 ABD
【解析】 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的思想、行为或情景。
90.【答案】 ABC
【解析】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所以,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是发展的,是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91.【答案】 AC
【解析】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衰退而造成,或因干扰而造成。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系列位置效应是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92.【答案】AC
【解析】 嫉妒情绪的特点: ①针对性。嫉妒总是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群体。如果个体体验到自己与他人在某些他认为重要的方面(如才能、吸引力)的现实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劣势,个体就可能出现嫉妒情绪。②持续性。嫉妒情绪一旦产生,就不容易摆脱,能持续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③对抗性。嫉妒者心胸狭隘,希望别人朝坏的方向发展。如果别人成功,他们就会不满和愤恨,并可能用极端的手段来破坏或伤害他人。④普遍性。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交情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体验这种情绪。当然这种情绪也是可以克服的。
93.【答案】ABCD
【解析】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①家庭。家庭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位置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②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③大众传播媒介。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们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④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其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参照。
94.【答案】BCD
【解析】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①特异性信息,即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②共同性信息,即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③一致性信息,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中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就可能做出外部因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因素的归因。
95.【答案】ACD
【解析】 美国学者凯尔曼(H.C.Kelman,1958)提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①依从:依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②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③内化: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96.【答案】ABD
【解析】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他认为模仿是 “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的,就是模仿的”。他在研究模仿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这三个模仿律,现在看来仍有一定的说服力。①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②几何级数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漫延。③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97.【答案】ABC
【解析】 斯坦伯格(R.Sternber9,1988)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条边和三角形内共有七种类型的爱情。根据三因素的平衡程度,三角形既可以是正三角形(三因素完全平衡),也可以是非正三角形(以一因素为重点的不平衡三角形),按强度又可分高强度爱情三角形和低强度爱情三角形。
98.【答案】BCD
【解析】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的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②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8、9岁的儿童自己不太会主动运用记忆策略,但能够接受指导,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较好地使用记忆策略。③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儿童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稳定发展。
99.【答案】ABC
【解析】研究者(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①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对母亲离开和陌生人进来都没有强烈的不安全反应。多数婴儿都属于安全型依恋。②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占少数。③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少数婴儿属于这种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
100.【答案】CD
【解析】 儿童的同伴交往使每个儿童处于复杂的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儿童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研究者按照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 ①受欢迎的儿童: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②不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情神,常出一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③受忽视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往往表现为退缩、文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既不为同伴所喜欢,也不被同伴讨厌。
101.【答案】ABC
【解析】 反抗心理是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①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②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③观念上的碰撞。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当某人或某集团成员的言行引发其反感时,便会排斥或否定该人物或该集团的作为,有时因情绪左右,会将是和非一起排斥掉。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
102.【答案】CD
【解析】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包括言语性幻听和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言语性幻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真性幻觉: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103.【答案】ABD
【解析】 抑郁发作的特点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其发作形式为: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纪宇老师提示】 思维贫乏指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患者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104.【答案】BCD
【解析】 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在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105.【答案】ABD
【解析】神经症具有五个特点。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典型的体验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病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第二,精神痛苦。神经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障碍,没有精神痛苦,根本就不是神经症。因此,病人往往主动求医,或求助于心理咨询者,喜欢诉苦是神经症病人普遍而突出的表现之一。第三,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106.【答案】AC
【解析】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单位的种类、名称繁多,即使测量同一事物,也可以用许多单位,如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日、月、年等。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理解;二是有相同的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107.【答案】BC
【解析】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①文字测验。文字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材料,它以言语来提出刺激,被试者用言语做出反应。MMPI、EPQ、16PF及Wechsler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部分均属于文字测验。②操作测验。操作测验也称非文字测验,测验题目多属于对图形、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须使用言语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可用于学前儿童和不识字的成人,如罗夏测验、TAT测验、Raven测验及Wechsler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部分均属于非文字测验。
108.【答案】ABD
【解析】 测验计划编好后,就要搜集有关资料作为命题取材的依据。一个测验的好坏和测验材料的选择适当与否有密切关系。题目的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已出版的标准测验,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已经出版的各种标准测验中选择合适的题目;②理论和专家的经验;③临床观察和记录。
109.【答案】ABCD
【解析】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预告测验:事先应当通知被试,保证被试确切知道测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内容范围、测题的类型等,使被试对测验有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生理状态。②准备测验材料。③熟悉测验指导语。④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110.【答案】ABC
【解析】人格的结构分为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代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人格中的一个永存的成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它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肉体快感,以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受阻或被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按着“现实原则”而起作用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自我”。“自我”的一部分,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和后天学习获得特殊的发展。为此,“自我”便成为“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自我”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储存从外界获得的经验,从而具备应对现实的功能。“自我”的这一功能,是一种适应环境、个体保存的本能,并对“本我”发挥指导和管理功能。“自我”可决定是否应该满足“本我”的各种要求。弗洛伊德把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他的活动遵循“道德原则”。从个体发育来看,“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超我”一旦形成,“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等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考虑满足“本我”本能冲动和欲望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111.【答案】BCD
【解析】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①性别认同;②性冲动的困惑;③性好奇。所谓“性别认同”,就是把自己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的“性”协调一致,把自己看成男人或者女人,否则,便是性别认同偏离。现代性科学认为,儿童也会有某种性的冲动,成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严加斥责。如要干预,最好采取巧妙的方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切不可对孩子进行恐吓。孩子对世间的一切都是好奇的,当他们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成人应坦诚相告,既不回避,也不说谎,更不可嘲笑或斥责。在回答儿童有关性的问题时,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把人的生育过程与他们所熟悉的动物生育过程作比较,以加深其认识。
112.【答案】ABC
【解析】 在初诊接待工作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做到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时,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要为求助者提供一个释放压抑的空间,而非上来就解决问题。协商确定咨询目标是咨询阶段的任务。
113.【答案】ABD
【解析】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①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②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③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④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⑤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114.【答案】AC
【解析】 一些不恰当的问题带来的消极作用: ①造成依赖。问题提得太多时,求助者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便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②责任转移。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求助者自己,而不是心理咨询师。问题过多就会把这一层责任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减少了求助者参与解决心理障碍的机会。③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求助者等待咨询师来挖掘自身的问题,而不主动动脑筋自我探索。④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封闭式的问题中包含着咨询师的估计,很可能通过暗示作用影响到求助者,他们回答问题时就可能只顾顺着咨询师的估计谈,却把真实情况掩盖了。⑤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⑥提问过多时会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115.【答案】ABC
【解析】 保密例外: ①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②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虐待儿童、老人等;⑤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116.【答案】ABCD
【解析】 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是心理咨询师应持有的正确咨询态度。其中,共情又称通情达理。
117.【答案】ACD
【解析】 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①属于心理学范畴;②积极的;③具体或量化的;④可行的;⑤可以评估的;⑥双方接受的;⑦多层次统一的。
118.【答案】ABC
【解析】 咨询师应该理解并掌握实施咨询方案的策略与框架,学会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等方式,促使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克服阻碍咨询进行的因素,促进求助者发展和成长,最终实现咨询目标。
119.【答案】BCD
【解析】 放松训练有多种方法,求助者可以任意采用其中之一,也可以混合使用。下面介绍三种主要的简便易行的放松训练方法: ①呼吸放松法,包括鼻腔呼吸放松法、腹式呼吸放松法和控制呼吸放松法;②肌肉放松法;③想象放松法,如请求助者找出一个曾经经历过的,给自己带来最愉悦感觉的,有着美好回忆的场景,可以是海边、草原、高山等,用自己多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去感觉、回忆。
120.【答案】ABD
【解析】 阳性强化法又称正强化法,强调目标行为单一具体。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对目标行为的阳性强化应该在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错后。原理是奖励积极行为,漠视或淡化消极行为。
121.【答案】ABC
【解析】 不相适宜的情况可大致归纳为三类。 ①欠缺型:由于咨询师受训的重点和擅长的内容有所不同,因而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不擅长。②忌讳型:忌讳型是指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求助者、某些咨询内容持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偏见和忌讳,这种情况很容易影响咨询效果。③冲突型: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着某种不协调,甚至存在明显的冲突。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态度,那么就不能使用该方法咨询。
122.【答案】BCD
【解析】在每个分测验中,题目都是按难度顺序排列的。算术、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案、物体拼凑和图片排列有时间限制,另一些测验不限制时间,应让受测者有适当时间来标明回答。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超过规定时间即使通过也记0分,提前完成的按提前时间的长短记奖励分。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有的项目通过时记1分,未通过记0分,如知识测验;有的项目按回答的质量分别记0分、1分或2分,如领悟、相似性和词汇测验。
123.【答案】ABD
【解析】 一般正常三年级以上的儿童与65岁以下成人均可团体施测,幼儿、智力低下者和不能自行书写的老年人则可个别施测。
124.【答案】ACD
【解析】 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四种。 ①逻辑分析法:在用逻辑分析法编制测验时,首先确定要测量的特质,然后编写出一些能测量这类特质的题目,编制成问卷。②经验效标法:在用经验效标法编制测验时,测验项目的选择完全以实证资料为依据,也就是说只保留那些能够将效标组与控制组区分开的项目,而不管其内容看起来是否合理。③因素分析法:这种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先以大量的测验题目给大量的受测者施测,然后找出相关的题目构成一个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④综合法:较新近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是采用其中之一。
125.【答案】BCD
【解析】LE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求助者、身心疾病求助者、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求助者,主要应用于: ①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研究;②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使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更有针对性;③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疾病和身心疾病,对LES高者加强预防工作;④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就是坦途网心理咨询师考试频道小编为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生准备的真题汇总,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练习可以对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模式和题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顺利通过考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核心必看知识点307-17
- 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理论知识历年真题九03-12
- 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理论知识历年真题八03-12
- 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理论知识历年真题七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