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师历年真题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答案及(1)

2017年06月24日 09:57:08来源:心理咨询师考试网
导读:“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真题”由坦途网整理发布,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答案,请访问坦途网心理咨询师考试频道!重磅真题随时看,备考心理咨询师更得心应手。

>>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2016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1)

(职业道德、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答案】 A

【解析】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党中央提出了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五个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答案】 D

【解析】 职业活动的内在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忠诚是要忠于服务对象;审慎就是要努力规避风险;勤勉是投入精力做好工作。

3.【答案】 C

【解析】 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道德能够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在调节主体上,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泛;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4.【答案】 C

【解析】 职业良心是指有着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领悟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因而具有的为社会尽具体义务的明确意识,或简单地说,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职业良心的核心使命是尽职尽责、服务社会、诚信无欺。

5.【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6.【答案】 D

【解析】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7.【答案】 A

【解析】 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敬业包含四层含义:恪尽职守,勤奋努力,享受工作,精益求精。

8.【答案】 B

【解析】 诚信在职业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谋略和技能。诚信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9.【答案】 ABD

【解析】 尊重是平等待人的精髓。平等待人的含义包括: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人格平等)的观念,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

10.【答案】ABD

【解析】 职业纪律是代表企业、行业的整体利益和集体意志的行为准则。职业纪律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红线,只有员工广泛参与制定的纪律才能真正称得上有意义的职业纪律。职业纪律对员工和领导都有效,职业纪律是对员工素质和职业活动表现的一种评价体系。

11.【答案】ABC

【解析】 执行操作规程包括:牢记操作规程,演练操作规程,坚持操作规程。

12.【答案】BCD

【解析】 从业人员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节约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公物,节约能源,艰苦奋斗。

13.【答案】ABC

【解析】 合作有社会性、互利性、平等性的特征。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②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③律己宽人,融入团队之中。合作有求同存异、互助协作、公平竞争的要求。

14.【答案】 AB

【解析】 奉献是不以追求报酬为最终目的而付出劳动和实践,以创造成果的思想和行为。奉献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人人都能做到。

15.【答案】ACD

【解析】 IBM公司,选人用人的标准包括:逻辑分析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在职业道德中,敬业精神是雇佣的先决条件。

16.【答案】ABCD

【解析】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重从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从业者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从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常生活中,还应经常自我反思,吾日三省吾身。遇事不能唯利是图,应当见利思义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26.【答案】 B

【解析】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7.【答案】 D

【解析】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作单侧化。惯用右手的人,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大脑左半球也占优势;大脑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如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

28.【答案】C

【解析】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多种声波混合出来的,参与混合的声波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的波形。我们不用看就能辨别这是大提琴的声音,那是二胡的声音,因为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

29.【答案】 D

【解析】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从遗忘进程的规律我们应该得到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的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还没遗忘或忘的内容较少时赶快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0.【答案】 A

【解析】 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31.【答案】 B

【解析】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长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对睡眠的研究。近几十年来,科学家用脑电波的变化作为观察脑活动的客观指标,获得了重要的成果。脑电波的变化有如下规律: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 β;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δ波。

32.【答案】 C

【解析】脊髓呈柱状,自上而下越来越细,中间是个管;其横切面接近于圆形;管周围呈H形的灰质部分叫脊髓灰质,其前端主要由大型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后端主要由感觉神经元构成;脊髓中段前后端之间集中了自主神经元。灰质的外边是脊髓的白质,由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构成,负责向脑传送神经冲动,或者把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官。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除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33.【答案】 D

【解析】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34.【答案】 A

【解析】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苏联心理学界习惯于区分气质和性格,强调它们之间的性质不同;西方心理学界则更多地看到它们在行为中的融合,即强调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尽管如此,大家都把气质和性格看作人格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

35.【答案】 D

【解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36.【答案】 B

【解析】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由于生物的不同,社会对其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结果。

37.【答案】 C

【解析】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例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往往会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予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甚至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

38.【答案】 A

【解析】 社会学习论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重要决定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班杜拉提出的这一理论观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冷漠与畏缩,处于无能为力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习得的。研究表明,习得的无能为力与个体归因有很大关系,抑郁者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性因素,非抑郁者则倾向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和特殊性的因素。

39.【答案】 A

【解析】 态度的维度包括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和外显度。方向:方向指态度的指向,即个体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是否定指向。在态度测量中,大多涉及的是这个属性,它包括是与否、赞同与反对、接纳与拒绝、喜欢与厌恶等表现形式。强度:强度指态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大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深度:深度指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卷入越深。向中度:向中度指某种态度在个体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体系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外显度:外显度指个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上的外露程度。

40.【答案】 B

【解析】 一般认为,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情感成分: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行为倾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Cognition,认知)A(Affection,情感)B(Behavior,行为倾向),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称为态度的ABC模型。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41.【答案】 B

【解析】 海德(F.Heider1958)的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现不平衡,那么就倾向于朝平衡转化。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 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海德提出了一个“P—O.X”模型来说明他的观点。三角形的3个顶点分别代表个体(P)、他人(O)以及另一个对象(x)x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三角形的三个边表示POX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以“+”“-”号表示。海德指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在“P-O-x”模型中,P.0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0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P.0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42.【答案】 D

【解析】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之一,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与真诚有关。排在系列最后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相反。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43.【答案】 C

【解析】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不同。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美国学者霍尔(1959)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发现四种人际距离的概念。 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社交距离: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与心理咨询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个人距离: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亲密距离: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

44.【答案】 C

【解析】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45.【答案】 C

【解析】 语言中的词汇是表达意义的。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60个。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46.【答案】 C

【解析】 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这时会出现恐惧警觉行为,痛苦、愤怒等情绪,以及求助、反抗、警惕、谨慎等行为。

47.【答案】 C

【解析】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两岁左右的婴儿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如照片)中认出自己,这表明婴儿已经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自我认知;②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表示自己。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48.【答案】 D

【解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49.【答案】 B

【解析】如果语词杂拌不是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则这时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为思维不连贯。虽然破裂性思维时的语词杂拌在临床现象学方面很难与思维不连贯时的语词杂拌进行区分,但两者在临床上的严格区分却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两者的要点在于后者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

50.【答案】 C

【解析】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却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强迫性计数),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强迫观念与强制性思维虽是一字之差,但临床意义完全不同,必须注意鉴别。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1.【答案】 C

【解析】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这类情况被Lifton(1968)Erikson(1976)称为 灾难症候群”(Disaster Syndrome)。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一是惊吓期,在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二是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状态,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祥林嫂的表现;三是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52.【答案】 B

【解析】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暴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为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53.【答案】 D

【解析】 心理冲突的揭示和分析需要精神病学知识和技巧,一般通科医生可以用比较简单而容易掌握的方法来进行评定。这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54.【答案】 A

【解析】 简单地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从字面上看,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事物;②数字;③法则。所谓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所谓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所谓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55.【答案】 C

【解析】 人的许多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是随着时间以有规律的方式发展的,所以可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根据这种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亦称年龄量表。在此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56.【答案】 D

【解析】 常态化的标准分数还有标准十分和标准二十分。前者平均分为5.5,标准差为1.5;后者平均分为10,标准差为3。而其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常态化标准分数则是离差智商。

57.【答案】A

【解析】 比内.西蒙量表传人美国后,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于1916年对其进行修订而成为斯坦福.比内量表。它在心理年龄的基础上,以智商表示测验结果,即以后所说的比率智商。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即IQ=MA/CA X100

58.【答案】 A

【解析】 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它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实施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如果两次施测相隔的时间太短,则记忆犹新,练习的影响较大;如果相隔的时间太长,则身心的发展与学习经验的积累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而使相关系数降低。最适宜的时距因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

59.【答案】 B

【解析】 鉴别指数在0.40以上:很好。0.300.39:良好,修改后会更佳。0.200.29:尚可,但需修改。0.19以下:差,必须淘汰。

60.【答案】 C

【解析】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或时期)口欲期(01),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②肛欲期(13),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时肌紧张的控制;③生殖器期(35),其快乐来源为生殖器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④潜伏期(5—12),这时儿童不对性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⑤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以上就是坦途网心理咨询师考试频道小编为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生准备的真题汇总,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练习可以对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模式和题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顺利通过考试。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