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证

导游资格证面试导游词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广西导游考试口试景点导游词:伏波山

2017年03月08日 10:06:38来源:导游资格证考试网
导读:本次坦途网导游资格证考试频道为大家提供广西导游口试导游词,欢迎各位考生及时的前来了解,相信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

伏波山濒临漓江,孤峰雄峙,东枕江水,遇阻回澜。园内集中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六美兼具,有“伏波胜境”之誉。

伏波山 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有远珠伏波传闻得名。唐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远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 钟,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远珠洞内的试剑石,紧靠漓江,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相传为伏波将军试剑所致。远珠洞和千佛岩,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古称“伏波胜境”。

伏波胜境 在伏波山公园中,在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主体建筑上有楚图南书“伏波晚棹”的匾额:4根主柱上挂着张安治撰书的264字长联。“伏波胜境”丰富了园容,并起点景的作用。

伏波回廊 在伏波山第2级平台上,为“凵”形游廊建筑,伏波山前的土坡,形成两级平台,为使二者融为有机的整体,建造了这组回廊。在这级平台上,沿东南边缘建筑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挡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廊前置亭,亭内存放古代“千人锅”。顺游廊拾级而登,达第3级平台,平台与茶室和庭院相衔。回廊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

钟亭 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高4.7米、,宽4.5米。长4.4米,面积19.8平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孔有德、明将,从清兵入关,有功、封定南王,镇广西、顺治八年(1651)创建定粤寺。翌年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克桂林城,孔有德自缢。15年后,其婿孙延龄、女孔四贞至桂林任广西将军和仪卫执事,扩建定粤禅寺,并铸钟以纪战功。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现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还珠洞 又名伏波岩、玩珠洞,在伏波山腹。现在的主洞口南向,高2米,洞内高46米,宽68米,总长127米。洞底面积约612平方米。洞受北西向南北两组裂隙制约,沿平缓的岩层层面和裂隙经溶解与冲刷发育形成,距今约1万年。

古时,还珠洞临江东向,唯有泛舟而进的东口,因称东岩。此洞有各种传说:“一说汉伏波将军在此试剑,故以伏波名岩;一说有老龙在洞中玩珠,称玩珠洞;或说马援南征,载薏苡归,龙王疑为珠,风浪大作,尽倾于此乃至,所以叫还珠洞。这几种称谓,唐宋以来都相继沿用,现在刻”还珠洞“3字于南口东壁,以作定名。

还珠洞岩傍水际前漫江滨,麓遏澜回,波涛汹涌。隔江东望,葱翠绝尘。岩内唐人造像、宋代题刻特多。自唐以来,携亲结伴,游人不辍,更有煮泉瀹茗,屡游不厌,誉为“胜绝在桂林岩洞之上”者。 

试剑石 在伏波山还珠洞中,明《赤雅》载:“其最奇者,有石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闻昔有神人名揭谛者,试剑于此。”清金 《广西通志》说,“洞中踞石有巨人迹,宛如刻纹。又紫白二蛇,蜿蜒相向,存浮石络其项,大似老龙戏珠。”关于试剑石,有种种传说,也有说是马援试剑造成的。宋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曾在此举行鹿鸣宴,祝愿乡试告捷的举人,“应表明年第三闾”。在此之前,桂林地区出过两名状元,一是唐代的赵观文,一是宋代的王世则,传说还珠洞悬石若是“岩石连,出状元”,所以试剑石又名“状元石”,表达了人们对多出良才的美好愿望。宋梁安世在石旁题刻的《试剑石词》有“怪石虚悬象鼻”,也有称之为“象鼻石”的。 珊瑚岩 还珠洞内临江北向的一小岩,高1.75米,宽1.1米,深5.5米,面积6.05平方米。宋代朱希颜在岩侧的伏波潭(还珠洞试剑石旁)中得一古生物化石,如枯萎的岘山松柏,枝干挺拔,无花无叶,色泽晶莹,铿然有声,认为是稀世之珍,赋诗刻石还珠洞壁记之。人们遂以珊瑚命岩名。珊瑚岩虽小,马王洲,明月峰诸景可尽收眼底。

千佛岩 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3层: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面积44平方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3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顶层刻有佛像36239尊,“千佛”极言其多,这里的造像,多为晚唐作品,面目清癯,体态温和,服饰简朴,刻工精细,有的还镌有“造像记”;“桂管监军使赐绯鱼袋宋伯康,大中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镌”,距仿1140余年,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水塔亭 在伏波山西半山腰。建于1954年,高约5米,面积10.5平方米。圆形、单檐、攒尖顶,立柱四周为坐登,亭外有平台,四面栏杆。亭的底部是广西师范大学的自来水蓄水池,亭建池上,设计精巧,供水,观景,装点江山,一亭多用。

癸水亭 在伏波山北临水之处。金 《广西通志》载:“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作亭水上。”范成大职兼数十州,重任而与人民同心,建亭、赋诗,《癸水亭落成诗》有“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檐枪”句。癸水就是漓江。檐枪是彗星的别名,指战乱,亭早废了,但象征“和平与发展”的癸水亭以及诗人善良、崇高的品德,则长驻游人心中。

正夏堂 据文献推断,为宋范成大建,堂址疑在伏波山西麓。伏波山还珠洞临水处,有睢阳杜易书、吴郡范成大立的“正夏堂”三个隶书大字的摩崖石刻,是宋刻精品之一。杜易与范交好,精书艺。范成大《鹿鸣宴诗》跋有“种桂正夏,进德二堂”句。范建正夏堂,杜书匾额其上,围刻洞壁以水,足见其珍。今堂废碑存,佐考古建筑之证。 八桂堂 在叠彩区伏波山西北八角塘一带,宋广西经略安抚使程节于绍圣四年(1097)兴建,手植8株桂树其间,命名为八桂堂。堂处桂林三大名山之间,北枕叠彩,东南西南倚伏波和独秀峰,东傍漓江,且当时偏离市街,是“岁时栽盍提醪,口箫腰鼓,以游遨燕赏为事”的好地方,八桂堂是一组建筑群体,有“车骑乐舞”的广庭,有“迎曦”“待月”楼,塘中有洲,上有“熙春台”,水面上有“流桂泉”、“知鱼阁”。建成后对游人开放,“为一时盛游之地”。南宋有影响的几部著作,《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和文人题刻等都有记录。

听涛阁 在伏波山东南石崖上,建于1964年,是依山贴崖而建的2层坡顶楼阁,用以接待、观景。总面积106.34平方米东南为28开通长大玻璃,上层大阳台挑出,视野开阔,最宜远眺。室内后墙为天然峭壁,石纹如画,磅礴而和谐;室外构垒料石,与大玻璃窗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屋顶是水泥小坡顶,覆以黄琉璃瓦,是优秀的园林建筑。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导游资格证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