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预测试卷1
1.( )安全措施是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从而保证安全作业。
A.间接
B.模式化
C.指导性
D.标志化
【答案】C
【解析】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三类。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设计机器时,考虑消除机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克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导性安全措施是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作业安全。
2.( )不宜用来制作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A.金属板
B.木板
C.金属网
D.金属护栏
【答案】B
【解析】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木板不宜用来制作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3.下列预防机械伤害的对策中,属于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是( )。
A.通过对机械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
B.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C.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D.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答案】C
【解析】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包括三个方面: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ABD三项属于通过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来预防机械伤害的对策。
4.操作砂轮时,下列做法中不安全的是( )。
A.用力均匀磨削
B.使用前检查砂轮有无破裂和损伤
C.操作者站在砂轮的正面
D.螺帽不得过紧
【答案】C
【解析】C项,使用砂轮机磨削工件时,操作者应站在砂轮的侧面,不得在砂轮的正面进行操作,以免砂轮破碎飞出伤人。
5.下列各项不属于冲压作业主要危险的是( )。
A.操作错误
B.开关失灵
C.模具的危险
D.设备结构的危险
【答案】A
【解析】冲压作业的主要危险包括:①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②动作失控;③开关失灵;④模具的危险。
6.安全人机工程在所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研究( )的关系。
A.人与环境
B.人与机器
C.环境与机器
D.人与机器、环境
【答案】D
【解析】安全人机工程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7.听觉绝对阈限与( )有关。
A.频率和声强
B.频率和声压
C.声强和声压
D.频率、声强和声压
【答案】B
【解析】听觉的绝对阈限是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的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的强度值。它与频率和声压有关。
8.防止过度疲劳的措施包括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全面改善( )及改善工作体位,此外,还应重视劳动者的心理因素。
A.生活条件
B.作业人员营养
C.社会环境
D.劳动环境和卫生条件
【答案】D
【解析】消除疲劳的途径有:①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②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③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保证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④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9.( )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可靠性
B.可靠度
C.故障率
D.维修度
【答案】A
【解析】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B项,可靠度是可靠性的量化指标,即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C项,故障率(或失效率)是指工作到t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D项,维修度是指维修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条件(备件储备、维修工具、维修方法及维修技术水平等)和规定时间内能修复的概率。
10.下列不属于表面缺陷探伤技术的是( )。
A.超声探伤
B.磁粉探伤
C.渗透探伤
D.涡流探伤
【答案】A
【解析】表面缺陷探伤技术包括:①磁粉探伤;②涡流探伤;③渗透探伤。
11.最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颜色是( )。
A.红色
B.橙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C
【解析】色彩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视觉疲劳的影响。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12.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体表面留下伤痕,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电流对人体的这种伤害称为( )。
A.触电
B.电击
C.电伤
D.过电
【答案】C
【解析】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13.在相同的电流强度条件下,就致人死亡的可能性大小而言,最危险的电流是( )。
A.工频电流
B.高频电流
C.直流电流
D.冲击电流
【答案】A
【解析】直流电流、高频交流电流、冲击电流以及特殊波形电流也都对人体具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轻。
14.TN系统就是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字母“T”表示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字母“N”表示设备金属外壳经保护线(PE线对PEN线)连接到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TN系统中的TN—C系统指的是( )系统。
A.PE线与N线全部分开的保护接零
B.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共用的保护接零
C.PE线与N线前段共用后段分开的保护接零
D.接地保护
【答案】B
【解析】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TN—S系统是PE线与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TN—C—S系统是干线部分的前一段PE线与N线共用为PEN线,后一段PE线与N线分开的系统;TN—C系统是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完全共用的系统。
15.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 )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直接接触电击
【答案】D
【解析】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