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预测试卷4
51.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和( )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事故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答案】B
【解析】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52.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 )色表示。
A.红
B.橙
C.黄
D.蓝
【答案】C
【解析】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级)。
53.当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方式是( )。
A.遣散员工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预警分析
【答案】B
【解析】事故危机管理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已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的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一旦危机状态恢复到可控状态,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履行预控对策的任务。
54.“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是现场应急指挥系统中( )的职责。
A.事故指挥官
B.行动部
C.策划部
D.资金/行政部
【答案】C
【解析】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事故行动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归档。
55.应急准备是实施有效救援的基础。下列各项中,( )属于应急准备的主要内容。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报警与通知
C.恢复现场
D.公众教育
【答案】D
【解析】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依赖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56.( )作为应急响应的一项核心功能和任务,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
A.指挥
B.控制
C.事态监测与评估
D.消防和抢险
【答案】C
【解析】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消防、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57.按演练组织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以分为( )。
A.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B.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C.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
D.桌面演练和检验性演练
【答案】A
【解析】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等。应急演练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58.根据( ),可以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A.起因物和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
B.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C.伤害方式
D.受伤害的程度
【答案】B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59.某地2012年上半年发生了四起生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别如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的规定,其中属于重大事故的是( )。
A.9名员工死亡,6名员工重伤
B.8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
C.20名员工死亡,且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D.30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答案】C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②重大事故;③较大事故;④一般事故。其中发生以下情况属于重大事故:①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②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③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60.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了死亡5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答案】B
【解析】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题中,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死亡5人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较大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6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 )。
A.公安机关、劳动局、工会、人民法院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会组织
【答案】C
【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62.某化工企业由于安全管理不善,发生了事故,造成7人死亡。按照事故调查分级原则,该事故调查组应由( )的人员组成。
A.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工会等部门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C.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答案】C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题中,该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事故造成7人死亡,属于较大事故。按照事故调查分级原则,应由设区的市一级相关部门诅咒人员负责调查。
63.下列各项不属于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认定责任者的是( )。
A.直接责任者
B.主要责任者
C.次要责任者
D.领导责任者
【答案】C
【解析】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64.关于事故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B.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也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C.由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事故调查组组长可以由有关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
D.事故调查组聘请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但不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
【答案】D
【解析】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由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也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由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的,其事故调查组组长确定可以在授权时一并进行,即事故调查组组长可以由有关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D项,事故调查组聘请专家的参与事故调查,被聘请的专家也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
6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应由( )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A.事故调查组
B.事故发生单位
C.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6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5日内提交
B.事故调查报告不需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C.事故调查报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延长
D.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答案】D
【解析】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需要技术鉴定的,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该时限,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时限可以顺延。事故调查报告在事故调查组组长的主持下完成;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当符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并在规定的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时限内提出。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6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是( )。
A.公安机关
B.司法机关
C.监察机关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答案】D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8.理论上可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但实践中常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和分布两端无确定值的资料的是( )。
A.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方差
【答案】B
【解析】中位数是一个特定的百分位数,即P50,用符号M表示。把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位置居于最中央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中位数理论上可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但实践中常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和分布两端无确定值的资料。其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频数表法两种。
69.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事故统计指标用以反映国家、行业和地区的事故情况。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的是( )。
A.事故平均损失工作日
B.事故平均死亡人数
C.百万人火灾死亡率
D.事故平均直接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只有相对指标才可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相对指标是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百万人火灾死亡率是相对指标。事故平均经济损失、事故平均死亡人数、事故平均直接财产损失都是绝对指标,它是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
70.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其中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事故由( )统计。
A.行业主管部门
B.劳动部门
C.煤矿安全监察局
D.安全生产监督局
【答案】A
【解析】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涉及工矿企业(包括商贸流通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本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各自的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本行业的事故情况。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906-20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806-20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706-17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