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预测试卷3
31.下列不属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方法的多样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普遍约束力
【答案】A
【解析】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权是由法律法规所规定,是以国家机关为主体实施的,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标准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监察、纠正和惩戒。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权威性。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威性首先源于法律的授权。②强制性。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的监督管理,由于是依法行使的监督管理权,它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③普遍约束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凡有关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接受统一的监督管理,履行《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所规定的职责。
32.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 )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A.全国范围内
B.各企业单位
C.各事业单位
D.危险品、矿山企业
【答案】A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3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分为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技术监察的内容不包括( )。
A.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的监察
B.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的监察
C.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
D.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答案】D
【解析】技术监察即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①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②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③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④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D项属于行为监察的内容。
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下列不属于事中监督管理方式的是( )。
A.安全大检查
B.日常的监督检查
C.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D.事故调查处理
【答案】D
【解析】事中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等。事中监督管理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D项属于事后的监督管理。
35.( )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对煤矿安全履行国家监察职责。
A.公安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卫生部
D.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答案】D
【解析】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依法对煤矿安全履行国家监察职责。
36.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B.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C.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表彰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管理职责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④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⑥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37.煤矿安全监察部门通常要对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进行监察,检查矿井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瓦斯抽放、是否安装监测系统等,这种监察方式属于( )。
A.日常监察
B.重点监察
C.专项监察
D.定期监察
【答案】C
【解析】C项,专项监察是针对某一时期的煤矿安全工作重点,组织的监察,如当前煤矿专项监察的重点是瓦斯治理和停产整顿,专项监察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瓦斯抽放,是否安装监测系统,该停产整顿的矿井是否停产了,该关闭的是否关闭了。A项,日常监察是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B项,重点监察是对重点事项的监察;D项,定期监察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
38.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 )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A.项目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设计文件
D.安全评价
【答案】B
【解析】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9.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这一阶段属于( )。
A.准备阶段
B.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过程
C.定性、定量评价
D.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答案】C
【解析】在安全评价程序中,定性、定量评价阶段的主要活动是: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0.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大类。
A.4
B.6
C.21
D.37
【答案】A
【解析】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具体包括: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环境的因素;④管理因素。
4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灼烫的是( )。
A.盐酸引起的灼伤
B.激光灼伤
C.火炉烧伤
D.电灼伤
【答案】D
【解析】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D项,电灼伤属于触电。
42.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 )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其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指标。
A.统计资料和经验数据
B.实验结果和数学模型
C.实验结果和事故资料
D.经验资料和直观判断
【答案】D
【解析】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43.安全预评价报告是安全预评价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内容不包括( )。
A.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验收提供依据
B.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结果
C.针对项目评价结果,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D.判断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答案】A
【解析】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①目的;②评价依据;③概况;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评价单元的划分;⑥安全预评价方法;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预评价结论。安全预评价结论中需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要求的客观评价。
44.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三类。
A.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D.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答案】A
【解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①空气动力噪声;②机械性噪声;③电磁性噪声。
45.《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的基本宗旨是( )。
A.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B.维护劳动者的财产权益
C.巩固社会主义劳资市场体系
D.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条规定明确了“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这一立法基本宗旨。
46.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的严重的职业病是( )。
A.煤尘肺
B.棉尘肺
C.职业性哮喘
D.矽肺
【答案】D
【解析】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47.生产性粉尘通常可分为总粉尘和( )。
A.呼吸性粉尘
B.生产性灰尘
C.粉末
D.混合性粉尘
【答案】A
【解析】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①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②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1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48.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不包括( )。
A.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B.低温作业
C.低气压作业
D.春季露天作业
【答案】D
【解析】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包括: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②高温高湿作业;③夏季露天作业;④低温作业;⑤高气压作业;⑥低气压作业。
49.卫生部的职权范围不包括( )。
A.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B.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C.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
D.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
【答案】B
【解析】根据《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的规定,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包括:①负责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拟订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②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③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④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⑤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⑥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⑦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B项属于安全监管总局的职能范围。
5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责任主体是( )。
A.从业人员
B.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C.生产经营单位
D.当地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答案】C
【解析】生产经营单位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责任主体,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开展职业危害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906-20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806-20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706-17
- 2019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管理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