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42
>>安全工程师知识点: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
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
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例3.1】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应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工作。事故统计分析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从而找出( )。[2012年真题]
A.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B.产品质量期望值
C.事故发生的规律
D.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事故统计的步骤
事故统计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
(1)资料搜集
(2)资料整理
(3)综合分析
事故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表达。
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1.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本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各自的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本行业的事故情况。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1)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2)相对指标是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例3.2】事故统计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下列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2012年真题]
A.死亡人数
B.千人死亡率
C.损失工作日
D.直接经济损失
【答案】B
【解析】事故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其中,绝对指标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相对指标包括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例3.3】下列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绝对指标的是( )。[2007年真题]
A.百万吨死亡率
B.亿元GDP死亡率
C.百万工时伤害率
D.直接经济损失
【答案】D
【解析】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其中,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
2.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四大类
(1)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2)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3)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
(4)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3.部分事故统计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1)千人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2)千人重伤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3)百万工时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5)重大事故率
一定时期内,重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6)特大事故率
一定时期内,特大事故占总事故的比率。
(7)百万人火灾发生率
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l00万人中,火灾发生的次数。
(8)百万人火灾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l00万人中,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
(9)万车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万辆机动车辆中,造成的死亡人数。
(10)十万人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11)亿客公里死亡率
(12)千艘船事故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艘船发生事故的比例。
(13)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
(14)重大事故万时率。
重大事故万时率=(重大事故次数/飞行总小时)×104
(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
某时期内,某地区平均每生产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时造成的死亡人数。
【例3.6】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事故统计指标用以反映国家、行业和地区的事故情况。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的是( )。[2006年真题]
A.事故平均经济损失
B.事故平均死亡人数
C.10万人死亡率
D.事故平均直接财产损失
【答案】C
【解析】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相对指标是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只有相对指标才可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
事故所包含的信息量要能够体现事故致因的科学原理,体现判定事故原因的正确方法。《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安监总统计[2010]62号)设计了两张基层报表(工矿商贸Al表和A2表),用来收集和记录企业发生的每起事故。在两张基层报表的基层上,可以方便地派生出其他的统计报表。
1.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2.统计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两张基层报表,正确理解基层报表的各项指标是做好伤亡事故统计工作的基础,其他各类统计报表都是在基层报表的基础上产生的。基层报表的各项指标归纳起来分以下4个方面。
(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
(2)事故情况
(3)事故概况
(4)伤亡人员情况
3.报表的报送程序
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采用逐级上报的程序。
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是以研究伤亡事故统计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伤亡事故统计有描述统计法和推理统计法两种方法。
1.描述统计法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它可以提供一种组织归纳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2.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用数量来表示可能的论述。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经常用到的几种事故统计方法如下。
(1)综合分析法
(2)分组分析法
(3)算数平均法
(4)相对指标比较法
(5)统计图表法(趋势图、柱状图、饼图)
(6)排列图
(7)控制图
【例3.7】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下列统计图适用于直观描述伤亡事故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2008年真题]
A.散点图
B.圆图
C.线图
D.条图
【答案】C
【解析】事故常用的统计图有:①趋势图。即折线图,直观地展示伤亡事故的发生趋势;②柱状图。能够直观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指标大小比较;③饼图。即比例图可以形象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标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进行计算。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3.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善后处理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例3.8】某企业调试新引进的化工产品生产线时发生事故,导致1名员工重伤和附近一条河流污染。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该员工的医疗、工伤补助等费用共计2万元,地方安监部门给予行政罚款1万元,生产线事后修复费20万元,处理河流污染费用10万元。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T6721—86),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费用是( )万元。[2013年真题]
A.2
B.3
C.23
D.33
【答案】C
【解析】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丧葬及抚恤费用 3)补助及救济费用 4)歇工工资;②善后处理费用 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现场抢救费用 3)清理现场费用 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③财产损失价值 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因此,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费用是23(1+2+20)万元。
4.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例3.9】某地下铁矿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造成刘某和程某当场死亡,钻机损坏,停产15日。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参与救援的张某被铲运机碰撞,造成腰椎压缩骨折。该起事故造成的下列经济损失中,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是( )。[2013年真题]
A.钻机损坏
B.张某的医疗费用
C.刘某和程某的抚恤费用
D.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答案】D
【解析】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②工作损失价值;③资源损失价值;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⑥其他损失费用。
5.计算方法
(1)经济损失计算
E=Ed+Ei
式中E表示经济损失,万元;
Ed表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表示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
Vw=DLM/(SD)
式中:
Vw表示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表示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
M表示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表示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表示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例3.10】某火灾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人。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进行计算,该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 )工作日。[2006年真题]
A.15000
B.30000
C.50000
D.45000
【答案】B
【解析】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死亡一名职工应按损失6000个工作日计算。某火灾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人,则损失的工作日数为:6000×5=30000(工作日)。
(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附录A)。
(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附录A)。
(7)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值。
6.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1)千人经济损失率
Rs(‰)=E/S×1000
式中,Rs表示千人经济损失率。
E表示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表示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式中RV表示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表示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表示企业总产值,万元。
【例3.11】某生产经营单位2005年总产值8000万元,因生产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60万元,则该单位的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是( )。[2006年真题]
A.2
B.0.2
C.20
D.5
【答案】A
【解析】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RV(%)=E/V×100%式中,RV表示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E表示全年内经济损失;V表示企业总产值。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
RV=160/8000×100=2
八、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的计算,在《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 15499—1995)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标准共分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损失工作日(12类):
肢体损伤、眼部损伤、鼻部损伤、耳部损伤、口腔颌面部损伤、(头皮)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骨盆部损伤、脊柱损伤、其他损伤。
在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小的类别,在计算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时,可以从大类到小类分别查表得到。
其他章节讲义小编将持续为大家更新,欢迎关注坦途网安全工程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