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章节知识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34

2017年09月29日 16:29:01来源:安全工程师考试网
导读: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你打算如何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呢?不断的做模拟题?看教材巩固知识点?看视频听老师讲?小编推荐,静下心来看核心讲义,搭配真题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安全工程师知识点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安全工程师考试精品提升课程

第五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1.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

5)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二、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中第四条规定: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基于可能面临的多种类型重大事故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次,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

【例5.1】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整体协调性和层次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等几个层次。[2011年真题]

A.专项预案

B.基本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综合预案

E.部门预案

【答案】ACD

【解析】基于可能面临的多种类型重大事故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次,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一般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如图6-9所示。

6-9 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

1.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应急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2.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种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例5.2】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属于(  )。[2008年真题]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基本应急预案

【答案】B

【解析】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种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等。

现场处置方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场所的该类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作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处置方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现场处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单项预案可以是针对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如经济、文化、体育、民俗、娱乐、集会等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生命线施工维护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随着这些活动的结束,预案的有效性也随之终结。单项预案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

【例5.3】某火电厂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编制了一系列应急预案,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级合理性,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适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将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划分三个层级,其中的柴油罐区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属于(  )。[2010年真题]

A.综合预案

B.专项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基本预案

【答案】C

【解析】应急预案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3个层次。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单项预案可以是针对一大型公众聚集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综合分析,该火电厂的柴油罐区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属于现场处置方案。

三、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2006年9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并于2006111日实施。该导则明确了应急预案应包含的内容和编制要求,为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依据。根据有关法规及该导则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l7号)第五条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例5.4】某企业每半年更新一次应急人员联系电话,这体现了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关于(  )的基本要求。[2011年真题]

A.应急组织和人员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B.结合本单位分析危险性

C.有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与应急能力相适应

D.预案要素齐全完整,信息准确

【答案】D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第五条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①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③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④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⑤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⑥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⑦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⑧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本题中,某企业每半年更新一次应急人员联系电话,体现了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中第3.2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下面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为例,阐述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下面6个步骤:

1.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需要指出的是,应急预案的改进是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以上6项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工作循环,通过这个循环可以持续改进预案的编制工作,完善预案体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急预案编制是应急预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20094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20094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下发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例5.5】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答案】C

【解析】A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是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B项,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D项,只对本单位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五、事故应急预案基本结构

不同的应急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和适用的范围不同,因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可以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如图6-10所示的“1+4”预案编制结构,是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的。

6-10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1.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2.应急功能设置

应急功能是指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信、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因此,设置应急功能时,应针对潜在重大事故的特点综合分析并将其分配给相关部门。对每一项应急功能都应明确其针对的形势、目标、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应急预案中包含的应急功能的数量和类型,主要取决于所针对的潜在重大事故危险的类型,以及应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具体情况。

3.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应说明处置此类风险应该设置的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明确这些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支持部门、有限介入部门及其职责和任务,为制定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4.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并不说明各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细节,因此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组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案附件或以适当方式引用。

5.支持附件

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信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其他支持附件等。

【例5.6】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常包含一系列支持附件。下列资料中,应作为应急预案支持附件的是(  )。[2007年真题]

A.应急管理方针和原则

B.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

C.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表

D.应急通信联络图表

E.应急器材和应急物资清单

【答案】BCDE

【解析】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信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其他支持附件等。

从广义上来说,应急预案是一个由各级文件构成的文件体系。它不仅是应急预案本身,也包括针对某个特定的应急任务或功能所制定的工作程序等。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六、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第五条至第八条详细规定了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常,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应急预案概况

应急预案概况主要描述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以及危险特性状况等,同时对紧急情况下应急事件、适用范围和方针原则等提供简述并作必要说明。

2.事故预防

预防程序是对潜在事故、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故进行分析并说明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措施。

应急预案是有针对性的,具有明确的对象,其对象可能是某一类或多类可能的重大事故类型。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对所针对的潜在事故类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识别出重要的潜在事故类型、性质、区域、分布及事故后果,同时,根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应急救援的应急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1)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2)资源分析

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

①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②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③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通过资源分析,可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3)法律法规要求

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编制预案前,应调研国家和地方有关应急预案、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恢复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以作为预案编制的依据和授权。

3.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应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签订互助协议等。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依赖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1)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应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

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危险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各种救援机械和装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另外,对应急资源信息应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更新。

3)教育、培训与演习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急预案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4)互助协议

当有关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相对薄弱时,应事先寻求与邻近区域签订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便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此外,也应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等签署相应的互助协议。

【例5.7】应急准备是实施有效救援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2010年真题]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资源准备

B.应急资源准备,报警与通知

C.应急资源准备,恢复现场

D.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准备

【答案】D

【解析】准备程序应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4.应急程序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一些必需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如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等,无论何种应急过程都必须围绕上述功能和任务开展。应急程序主要指实施上述核心功能和任务的程序和步骤。

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2)指挥与控制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往往需要多个救援机构共同处置,因此,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从而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等。

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例5.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可能影响到该单位周边地区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告知公众有关疏散时间、路线、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信息。该工作属于应急响应过程中的(  )。[2011年真题]

A.警报和紧急公告B.指挥与控制

C.公共关系D.接警与通知

【答案】A

【解析】应急程序主要指实施一些核心功能和任务的程序和步骤,这些核心功能和任务共有12项。其中,警报和紧急公告是指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4)通信

通信是应急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网络,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信网络畅通,并设立备用通信系统。

5)事态监测与评估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事故的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消防、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即使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进行监测。

【例5.9】某企业在一次液氯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中,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现场和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

A.现场应急结束后,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B.现场恢复阶段,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C.将监测与评估的结果作为实施周边群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D.可燃气体监测优先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答察】C

【解析】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救援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消防、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即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进行监测。

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避难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

【例5.10】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  )。[2007年真题]

A.疏散人群的数量

B.疏散所需的时间

C.风向等环境变化

D.财产损失的大小

E.疏散线路的风险

【答案】ABCE

【解析】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

8)医疗与卫生

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转送医院进行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医疗人员必须了解城市主要的危险,并经过培训,掌握对受伤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方法。

9)公共关系

重大事故发生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应保证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明确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和信息批准、发布的程序,避免信息的不一致性。同时,还应处理好公众的有关咨询,接待和安抚受害者家属。

10)应急人员安全

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

【例5.11】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制定(  )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2007年真题]

A.危险物质泄漏控制

B.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

C.出入现场和紧急撤离

D.应急信息的审核和批准

【答案】C

【解析】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

11)抢险与救援

抢险与救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尽快地控制事故的发展,防止事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从而最终控制住事故,并积极营救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事故,其消防和抢险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十分巨大,应对消防和抢险的器材和物资、人员的培训、方法和策略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12)危险物质控制

危险物质的泄漏或失控,将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对工人和设备等造成严重危险。而且,泄漏的危险物质以及夹带了有毒物质的灭火用水,都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危险物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如对泄漏物的围堵、收容和洗消,并进行妥善处置。

5.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也可称为紧急恢复,是指事故被控制住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可能的危险。

该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

1)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

2)撤离和交接程序;

3)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4)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

5)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例5.12】应急管理进入现场恢复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及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2009年真题]

A.宣布应急结束

B.撤离和交接

C.恢复生产生活

D.疏散相关人员

E.污染物收容

【答案】ABC

【解析】现场恢复阶段主要内容应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DE两项属于应急响应的主要内容。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改进,针对各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应用中所暴露出的缺陷,持续地改进,以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其他章节讲义小编将持续为大家更新,欢迎关注坦途网安全工程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安全工程师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