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14
>>安全工程师知识点: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检查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提出治理方案,统计分析和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要点详解】
一、安全生产检查
1.安全生产检查的概念和类型
(1)安全生产检查的概念
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等。通过安全检查,不断堵塞管理漏洞,改善劳动作业环境,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安全生产检查分类方法有很多,习惯上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①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②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③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④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⑤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2.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内容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
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对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等;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罩。
【例11.1】某化工厂有一个需照明的易燃易爆品仓库,另有锅炉、厂内机动车辆、货运简易升降机若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厂需要强制性检查的设备是( )。[2008年真题]
A.锅炉、厂内机动车辆、货运简易升降机
B.易燃易爆品、锅炉、厂内机动车辆、仓库内的防爆电器
C.厂内机动车辆、锅炉、货运简易升降机、仓库内的防爆电器
D.易燃易爆品、锅炉、货运简易升降机、仓库内的防爆电器
【答案】C
【解析】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3.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
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
常规检查主要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例11.2】常规安全检查通常是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检查。检查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了尽量减小检查人员个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是( )。[2009年真题]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B.可靠性分析性
C.事故树分析法
D.安全检查表法
【答案】D
【解析】为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具有在线监视和记录的系统设计,对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可通过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没有在线数据检测系统的机器、设备、系统,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
【例11.3】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
A.员工访谈
B.查阅记录
C.现场观察
D.仪器检查
【答案】D
【解析】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具有在线监视和记录的系统设计,对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可通过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没有在线数据检测系统的机器、设备、系统,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
4.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①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②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③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
④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⑤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⑥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⑦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例11.4】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程序一般包括检查前的准备,实施检查和检查结果的处理与反馈等。下列工作中,检查前的准备一般不涉及的是( )。[2010年真题]
A.查阅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图
B.编制检查提纲和记录表格
C.组织检查人员培训
D.组织被检单位全员培训
【答案】D
【解析】安全检查前的准备一般包括:①确定检查的对象、目的、任务。②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③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④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⑤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⑥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⑦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例11.5】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检查前准备、实施检查、检查结果分析、提出整改要求、整改落实、整改结果反馈等,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可使安全检查工作事半功倍,下列事项中,属于检查前准备内容的是( )。[2011年真题]
A.查阅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记录
B.查阅检查对象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记录
C.分析检查对象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情况
D.进行检查对象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后评估
【答案】C
【解析】安全检查前准备的内容包括:①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②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③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④制订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⑤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⑥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⑦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①访谈。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检查安全意识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
②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③现场观察。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④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例11.6】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下列工作中,不属于安全生产检查实施阶段的是( )。[2010年真题]
A.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
B.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和记录本
C.现场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
D.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
【答案】B
【解析】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而B项属于安全检查的准备阶段。
(3)综合分析
经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后,检查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检查的结论和意见。一般来讲,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应有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统一研究得出检查意见或结论。
5.提出整改要求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提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检查组应提出书面的整改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计划。
6.整改落实
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从管理的高度,举一反三,制定整改计划并积极落实整改。
7.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检查,在整改措施计划完成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在整改措施完成后,应及时上报整改完成情况,申请复查或验收。
对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或反复发现的问题,生产经营单位应从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等环节入手,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及分类
(1)事故隐患的定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l6号)指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分类
①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②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7)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8)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 日前和下一年1月31 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上述要求报送外,还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例11.7】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以及( )。[2011年真题]
A.考核内容和要求
B.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
C.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D.治理效果评估和验收
【答案】C
【解析】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例11.8】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下列内容中,通常不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的是( )。[2012年真题]
A.隐患治理经费来源
B.隐患的治理方案
C.隐患产生的原因
D.隐患的危害程度
【答案】A
【解析】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①隐惑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③隐患的治理方案。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11)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13)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例11.9】甲油库乙化验工在夜间取样过程中,不慎掉入无盖消防井内,造成脚部扭伤。甲油库主任在接到报告后,进行了如下处理,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2011年真题]
A.立即报告了上级安全部门
B.对乙化验工进行了处罚
C.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对消防井进行检查,对无盖井加盖
D.向油库全体员工通报事故,避免该类事故重复发生
【答案】B
【解析】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B项,乙化验工并未违规操作,不应对其进行处罚。
【例11.10】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对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根据审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下列处置措施中,错误的是( )。[2012年真题]
A.审核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
B.审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C.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答案】D
【解析】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规定,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d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例11.1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2年真题]
A.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
B.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事故隐患治理所需的资金
C.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整改
D.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
【答案】D
【解析】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①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③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④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敌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例11.12】某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办。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下列关于隐患监督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治理完成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B.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C.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
D.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关闭
【答案】B
【解析】A项,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B项,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C项,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D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例11.13】某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行煤矿隐患排查时,发现甲煤矿存在着重大事故隐患,当即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并实行挂牌督办。挂牌督办结束前,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收到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进行现场审查。审查结论合格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依法采取的做法是( )。[2013年真题]
A.核销事故隐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B.核销事故隐患,同意恢复生产
C.同意暂时恢复生产,30日内重新审查
D.同意恢复生产,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B
【解析】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3.监督管理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其他章节讲义小编将持续为大家更新,欢迎关注坦途网安全工程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