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执业考试心系病症汇总
中医内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科目,聚集了人体多系统的疾病,从(肺系疾病)呼吸系统、心系疾病(循环系统)等等。但是中医又不同于西医,需要结合望闻问切综合分析患者疾病所处的阶段。这个也不是多难,难就难在那么多方剂可怎么记呢?不要慌坦途网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今天继续带领大家练起来!
心系病证汇总
一心悸
1.心虚胆怯证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本方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少寐多梦,食少,纳呆者
2.心血不足证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重在益气,意在生血,适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之症。
3.阴虚火旺证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心悸不安,虚烦神疲,手足心热之症;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亢盛,惊悸怔忡,心神烦乱,失眠多梦等症。
4.心阳不振证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5.水饮凌心证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心悸目眩等症。
6.瘀阻心脉证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本方养血活血,理气通脉止痛,适用于心悸伴阵发性心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等症。
7.痰火扰心证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热扰心而见心悸时作,胸闷烦躁,尿赤便结,失眠多梦等症状者。
二、胸痹
1.心血瘀阻证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方祛瘀通脉,行气止痛,用于胸中瘀阻,血行不畅,心胸疼痛,痛有定处,伴胸闷心悸之胸痹。
2.气滞心胸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疏肝理气,适用于肝气抑郁,气滞上焦,胸阳失展,血脉失和之胸胁疼痛等。
3.痰浊闭阻证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两方均能温通豁痰,前方偏于通阳行气,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后方偏于健脾益气,豁痰开窍,用于脾虚失运,痰阻心窍者。
4.寒凝心脉证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两方皆能辛温散寒,助阳通脉。前方重在通阳理气,用于胸痹阴寒证,见心中痞满,胸闷气短者;后方以温经散寒为主,用于血虚寒厥证,见胸痛如绞,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脉沉细者。
5.气阴两虚证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两者皆能补益心气。前方长于益心气,敛心阴,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后方补气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症。
6.心肾阴虚证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两方均为滋阴养心之剂。天王补心丹以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者;炙甘草汤以养阴复脉见长,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7.心肾阳虚证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两方均能补益阳气,前方大补元气,温补心阳,后方温肾助阳,补益精气。
三、真心痛
1.气虚血瘀证
方药: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人参、黄芪补益心气;失笑散、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赤芍、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豁痰宽胸;甘草调和诸药。
2.寒凝心脉证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补血活血;芍药养血和营;桂枝、附子温经散寒;细辛散寒,除痹止痛;人参、甘草益气健脾;通草、三七、丹参通行血脉。
3.正虚阳脱证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加减。阴竭阳亡,合生脉散。红参大补元气;附子、肉桂温阳;山萸肉、龙骨、牡蛎固脱;玉竹、炙甘草养阴益气。
四、不寐
1.肝火扰心证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有清泻肝胆实火之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
2.痰热扰心证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不寐。
3.心脾两虚证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4.心肾不交证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前方以滋阴补肾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5.心胆气虚证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前方益气、镇惊、安神,适用于心胆气虚,痰浊扰心所致的不寐易惊,心悸气短;后方养血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血偏虚的虚烦不寐。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已经邻近,除了紧紧把握内科学考试大纲,结合像坦途网这样的汇总文章来复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的最后的冲刺时间,大家加油。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