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专项试题及答案(6)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汇总: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专项试题及答案(6)
1.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虱
B.蚤
C.蚊
D.螨
E.蜱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易。要求考生掌握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生物。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黄病毒属病毒,均经蚊媒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经鼠蚤在鼠与人间传播。经人虱叮咬可传播人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是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热的病原体为恙虫热立克次体,可经恙螨叮咬传播。经蜱媒可传播森林脑炎(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和Q热等,Q热由伯氏考克斯体引起,在牛羊等家畜中经蜱媒传播,还可通过家畜排泄物和乳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再传染给人。
2.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不引起的症状或疾病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白细胞反应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
要求考生掌握细菌内毒素的致病作用。细菌内毒素为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对机体具有致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甚至内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内毒素性休克进一步恶化的综合征。内毒素的毒性较弱,不引起食物中毒。能分泌肠毒素(属于外毒素)的细菌,才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3.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方式是
A.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B.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球蛋白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
D.注射胸腺素
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人工被动免疫是通过输入或注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丙种球蛋白或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及干扰素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称为自然被动免疫,最多可持续至6个月龄。
4.关于霍乱,错误的描述是
A.属于烈性传染病
B.引起霍乱的致病菌是O2血清群霍乱弧菌
C.病愈后,少数患者可短期带菌
D.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
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霍乱的病原体。
目前能引起霍乱的病原体是O1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O2血清群为非致病的不凝集弧菌,不引起霍乱。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霍乱发病重笃,传播速度快,可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属于烈性传染病,少数患者可于病愈后带菌3~4周。接种霍乱O1群死菌苗可使机体获得3~6个月的特异性免疫力,可用于特定人群的接种。
5.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可用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微生物。
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均需在活组织细胞内培养增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细菌和支原体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其中支原体的形体(直径0.2~0.3μm)要比细菌(0.5~3.0μm)小得多,也更低等,且支原体培养基中需加入丰富的营养和10%~20%人或动物血清。
6.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致病特性,错误的描述是
A.经消化道传播
B.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
C.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
D.孕妇患者的病死率不高
E.患者血清抗一HEV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较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难。要求考生掌握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特征。
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戊型肝炎,其致病特性主要有经消化道传播,仅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且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抗-HEV阳性,且于1年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故血清抗-HEV高滴度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l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及孕妇患者的病死率高,是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妊娠后期的孕妇患戊型肝炎的病死率可高达15%~25%。
7.患者,男性,30岁,农民,神志不清,呼吸急促,肤色发绀,口角渗出大量血性泡沫状分泌物。体检:体温39.8℃,血压80/56mmHg,心率120次/分,皮肤黏膜多处可见淤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溃破,触之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肺部闻及少量罗音。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鼠疫耶尔森菌
C.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D.钩端螺旋体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应用题、难度较难。
要求考生掌握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性及与炭疽芽胞杆菌致病性的区别。
从本病例可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和淋巴结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不引起肺部感染及淋巴结炎,钩端螺旋体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虽可导致肺出血或肺部感染,但其临床表现不同于本病例,尤其缺乏淋巴结炎的特殊体征。本病例符合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腺鼠疫继发肺鼠疫的临床诊断。由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炭疽,以感染局部皮肤水肿、溃疡及形成中心凹陷的焦痂为皮损特征;而肺炭疽以高热、呼吸急促和咯血性痰为主症。
8.患者,男性,28岁,屠宰工,高热,寒战,右臂外侧有一个lcm×3cm的表浅溃疡,溃
疡表面有凹陷的黑色焦痂。溃疡初起时为丘疹,后转为水疱,周围组织水肿,继之疱疹中心区出血性坏死,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局部疼痛与压痛不显著,无脓性分泌物。根据职业特点,分析该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
A.布鲁司菌病
B.恙虫病
C.人一猪链球菌病
D.皮肤炭疽
E.鼠疫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应用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性疾病)的病原体及炭疽芽胞杆菌所致皮肤炭疽的体征。
所列五种疾病均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中由布鲁司菌引起的布鲁司菌病,由恙虫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恙虫病及由猪链球菌2型感染人引起的人一猪链球菌病,一般无皮损或不致上述皮肤损伤。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腺鼠疫,其皮损表现为淤斑及淋巴结肿大并溃破。本病例正确选项为D,符合由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炭疽。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性接触传播
B.眼结膜接触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虫媒传播
E.消化道传播
9.艾滋病(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应用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AIDS主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即经输血注射、不洁的性接触以及母婴垂直传播。据我国2005年对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病例统计,经不洁的性关系传播占49.8%,经注射毒品传播占48.6%,经母婴传播占1.6%。
10.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应用题、难度较易。
要求考生掌握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包括饮水传播、饮食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统称为粪一口传播或称经消化道传播。在城镇居民中经常发生食物型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暴发疫情,但在农村地区,以戊型肝炎水型暴发或流行更为多见。
(11~13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7岁。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近一周间断咯血,无发热。查体: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浊音界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向左扩大。心尖部局限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肝脏不大,下肢无水肿。
11.本病诊断应首先考虑
A.肺结核
B.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C.室间隔缺损
D.扩张型心肌病
E.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12.本病最易发生的心律失常是
A.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心室颤动
D.室性期前收缩
E.窦性心动过缓
13.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心功能不全
B.心律失常
C.肺栓塞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呼吸道感染
标准答案:1.B;2.B;3.A
试题难度:1.中;2.中;3.难
认知层次:1.简单应用;2.解释;3.
解释
解析:
1题:心脏听诊心尖部局限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是二尖瓣狭窄的典型体征,应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脏听诊无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不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
2题:本题为理解性质题目。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发生于50%以上的患者。其病理基础是二尖瓣狭窄引起左室充盈障碍,使心房增大压力增高,然后发生心房颤动。
3题:本题属于理解题。
单纯二尖瓣狭窄,特别在合并心房颤动时发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常可并发心律失常,肺栓塞和呼吸道感染,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主要致死原因是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引起肺动脉高压,致右室肥厚、扩大,发生右心衰竭。一旦出现心力衰竭,进入心功能不全终末期,1~2年后死亡。
14.患者,男性,45岁,干部。有高血压病史5年,一直用“卡托普利”降压治疗可控制。3个月前迁居新房后常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在医师建议下停用“卡托普利”药物,但仍咳嗽,先后多次行胸部X线检查未见肺实质性病变,查“血支原体阳性”而用“阿奇霉素”治疗后仍未见效而就诊,查体无阳性体征。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血清支原体抗体
B.结核菌素试验
C.心脏彩超+心功能
D.肺功能+激发试验
E.胸部高分辨CT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支气管哮喘诊断辅助检查思维判断的能力。
结合本病例病史、体征、x线检查初步考虑咳嗽原因待查。引起干咳的原因有:①呼吸道疾病;②胸膜疾病;③心血管疾病;④中枢性疾病。通过病史资料首先可排除胸膜和中枢性疾病,然后考虑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患者虽有高血压病史,但通过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一直稳定,且无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故首先可将C答案排除。在呼吸道疾病中,根据患者有迁新居的诱因,需再考虑变异性哮喘的可能,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肺结核、非典型病原体肺炎、肺肿瘤等鉴别。胸部X线是肺结核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本病例多次检查未发现肺实质病变,同时亦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可以基本排除,故B、E答案可排除为首选检查。患者病史中曾查“血支原体阳性”,虽然具体情况不是很详细,但病程中用“阿奇霉素”治疗后仍未见效,故A答案可排除为首选检查。变异型哮喘可仅以咳嗽为唯一的症状,且激发试验为唯一的诊断依据,故D答案为正确答案。
15.患者,女性,58岁,反复心前区疼痛,常在休息或清晨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10分钟可缓解。疼痛发作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运动负荷试验阴性,其诊断为
A.初发型心绞痛
B.卧位型心绞痛
C.稳定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恶化型心绞痛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本题为鉴别诊断题。
本例心绞痛常在休息或清晨发作,发作时胸前导联ST段抬高,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符合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时,发作有定时,多在半夜或凌晨,伴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抬高,呈单相曲线,缓解期ST段即恢复。运动或情绪刺激不会诱发,运动负荷试验常阴性。卧位型心绞痛虽也发生在卧位休息时,但不伴心电图ST段升高,而且运动试验呈阳性结果。
16.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穿孔
B.癌变
C.出血
D.幽门梗阻
E.贲门梗阻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是记忆型试题。考点为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上可出现A、B、C、D四种并发症。其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可引起幽门梗阻,胃溃疡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一般不出现贲门梗阻。因此正确答案为C。
17.食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包括
A.食管内异物感
B.胸骨后针刺样疼痛
C.咽下食物时哽噎感
D.进行性吞咽困难
E.上腹部烧灼感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措施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必须熟悉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早期食管癌是指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主要是黏膜和黏膜下病变,早期症状有烧灼感,轻微刺痛,异物感,哽噎感。而进行性吞
咽困难是肿瘤破坏食管肌层、食管壁僵硬,肿瘤阻塞管腔所致,已经是中晚期症状,因此D是正确答案。答案E是“上腹部”易造成迷惑,如果将“上腹部烧灼感”改为“胸骨后烧灼感”,该试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18.下列哪项可判断为早期胃癌
A.病灶局限于胃肌肉层
B.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C.无淋巴结转移
D.直径小于1cm
E.病灶局限于胃小弯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要求考生掌握胃壁的解剖及胃癌病理解剖知识。
解剖学上将胃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19.胃溃疡致瘢痕性幽门梗阻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腹痛
B.腹胀
C.贫血
D.恶液质
E.呕吐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理解
解析:此题是理解题,要求考生掌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
瘢痕性幽门梗阻突出的症状是顽固性、大量呕吐隔餐或隔夜食物,因此答案选E。
20.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
A.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B.酒精性肝病
C.药物性肝炎
D.病毒性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病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为理解记忆题,考核考生对肝硬化病因的理解和记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病因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持续性酒精中毒和胆汁淤积、免疫紊乱、长期与毒物或药物接触、循环障碍等。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其主要病因,其中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多见;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病发展所致的肝硬化更常见。
以上就是坦途网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大家更新的【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专项试题及答案】,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共卫生模拟题508-27
- 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共卫生模拟题408-27
- 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共卫生模拟题308-27
- 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共卫生模拟题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