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章节习题(6)
1.采用旋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时,可作为加固料的材料有( )。[坦途网一级建造师考试频道]
A.水泥
B.生石灰
C.粉煤灰
D.粗砂
E.石屑
【答案】ABC
【解析】旋喷桩根据固化剂喷入的形态(浆液或粉体),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采用旋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时,可采用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等作为加固料。
2.某二级公路K9+550~K9+600段的路基石右侧有一滑坡体,施工单位采取了下列滑坡防治措施,其中正确的有( )。[2009年真题]
A.整平滑坡表面的积水坑,并封堵裂缝
B.在滑坡体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
C.在滑坡体上部堆放砂袋
D.修筑抗滑桩进行支挡
E.截断并排出滑坡体下部的地下水
【答案】ABDE
【解析】C项,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3.关于滑坡地段路基施工技术要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
A.迅速排出地面汇水及地下水
B.减轻滑体作业机械重力、土体重力和振动
C.在干旱季节内尽快完成滑坡地带的施工
D.牵引式滑坡处治宜采用滑坡减重法
E.具有膨胀土性质的滑坡处治宜采用滑坡减重法
【答案】ABC
【解析】滑坡地段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①迅速排除降水及地下水;②减轻滑体上作业机械、土体重力和振动;③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将上积土体减重,加重底脚处;④选择干旱的施工季节,集中力量突击滑坡施工段(在干旱季节内尽可能快地完成滑坡地带的施工);⑤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
4.软土的特点有( )。
A.天然强度低
B.透水性大
C.压缩性高
D.压缩模量大
E.透水性小
【答案】ACE
【解析】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统称为软土。大部分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在30%~70%之间,孔隙比1.0~1.9,渗透系数为10.8~10.7cm/s,压缩性系数为0.005~0.02,抗剪强度低(快剪黏聚力在10kPa左右,快剪内摩擦角0°~5°),具有触变性和显著的流变性。
5.软土地基表层处理施工中,土工聚合物处治包括土工布和土工格栅,其中土工格栅的优点有( )。
A.施工简易方便
B.可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
C.控制软基地段沉降量发展
D.使地基有充分时间进行排水固结
E.能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答案】BCE
【解析】土工格栅加固土的机理在于格栅与土的相互作用。一般可归纳为格栅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和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三种作用均能充分约束土的颗粒侧向位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土体的自身稳定性,对土的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土工织物,可迅速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快施工进度,控制软基地段沉降量发展,缩短工期,使公路及早投入使用。
6.下列属于膨胀土的性质的有( )。[坦途网一级建造师考试频道]
A.吸水膨胀、失水收缩
B.强度较低
C.压缩性较高
D.黏性成分含量很高
E.黏粒成分主要由水矿物组成
【答案】ADE
【解析】膨胀土是指具有较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黏土。膨胀土黏性成分含量很高,黏粒成分主要由水矿物组成。膨胀土的黏土矿物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如蒙脱石、伊利石等。膨胀土有较强的胀缩性,有多裂隙性结构,有显著的强度衰减期,多含有钙质或铁锰质结构,一般呈棕、黄、褐及灰白色。
7.膨胀土地区原地面处理,地表是潮湿土时,必须挖出湿软土层换填( )。
A.碎砾石土
B.砂砾
C.挖方坚硬岩石碎渣
D.水泥
E.砾石土
【答案】ABCE
【解析】膨胀土地区原地面处理应按下列规定办理:①填高不足1m的路堤,必须挖去地表30~60cm的膨胀土,换填非膨胀土,并按规定压实;②地表为潮湿土时,必须挖去湿软土层换填碎、砾石土、砂砾或利用挖方坚硬岩石碎渣,或将土翻开,掺石灰稳定并按规定压实。
8.关于膨胀土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应作为路基填料
B.弱膨胀土可以不经过加工、改良处理就作为填料
C.弱膨胀土可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情况及道路等级加以利用
D.对于直接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及时对边坡及顶部进行防护
E.可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堤,但两边边坡部分要用非膨胀土作为封层
【答案】ACDE
【解析】使用膨胀土进行填筑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①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应作为路基填料;②中等膨胀土宜经过加工、改良处理后作为填料;③弱膨胀土可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情况及道路等级加以应用,对于直接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及时对边坡及顶部进行防护;④可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堤,但两边边坡部分要用非膨胀土作为封层。
9.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 )等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
A.刷方减重
B.反压土方
C.打桩
D.修建挡土墙
E.增加荷载
【答案】ACD
【解析】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
10.排除地下水的主要方法有( )。[坦途网一级建造师考试频道]
A.树枝状排水沟
B.平孔
C.环形截水沟
D.支撑渗沟
E.暗沟
【答案】BDE
【解析】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滑坡,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有:环形截水沟、树枝状排水沟、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以及排除地下水。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较多,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
11.不宜采用滑坡减重法的滑坡有( )。
A.碎石滑坡
B.风化壳滑坡
C.牵引式滑坡
D.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
E.推动式滑坡
【答案】CD
【解析】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牵引式滑坡是指坡脚的土体先失稳,向下滑动,坡体后部土体由于失去支承而相继滑下。上积土减重后并不能防治该类滑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对于牵引式滑坡,不采用减重法。牵引式滑坡多发生于黏土和堆积层滑坡中。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的滑带土(或滑体)具有卸荷膨胀的特性,减重后能使滑带土松散,地下水浸湿后其阻滑力减小,因而引起滑坡下滑,故不宜采用减重法。
12.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有( )。
A.天然孔隙比在1.2左右
B.粉土含量常占60%以上
C.粉土含量常占56%以上
D.各向异性
E.易溶蚀
【答案】BDE
【解析】湿陷性黄土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粉土含量常占60%以上,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盐类,天然孔隙比在1左右,肉眼可见大孔隙。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易冲刷、各向异性等工程特性,导致黄土地区的路基易产生多种问题及病害。
13.对现有地基的陷穴、暗穴,不可以采用( )等措施。
A.灌砂
B.灌浆
C.拦截
D.开挖回填
E.重锤压实
【答案】CE
【解析】地基陷穴处理方法中针对现有的陷穴、暗穴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导洞、竖井和明挖等。
三、案例题(请根据背景资料,按要求作答)
(一)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线长19.2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其中K7+200~K9+800段,地表层土厚7~8m,土的天然含水量为40%~52%,地表无常年积水,孔隙比为1.2~1.32,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经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论证,决定采用砂井进行软基处理,其施工工艺包括加料压密、桩管沉入、机具定位、拔管、整平原地面等。完工后,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土石填筑工程,项目部根据作业内容选择了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布料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以及滑模摊铺机等机械设备。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时,因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2006年真题]
问题: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所述,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列出砂井的施工工艺。
3.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针对土石填筑施工,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是否妥当?请说明理由。
4.项目部还应做哪些工作来处理该背景资料中的机械设备事故?
【答案】
1.本项目若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软基不合理。理由如下:
(1)软基深度较深、面积大(工程经济性较差);
(2)地表无常年积水、土质呈软塑~可塑状态(施工速度慢);
(3)抛石挤淤法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困难,泥炭呈流动状态,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在特别软弱的地面上施工由于机械无法进入,或是表面存在大量积水无法排除时;石料丰富、运距较短的情况。
2.砂井施工工艺的先后顺序为: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桩管沉入→加料压实→拔管。
3.(1)选择施工机械时,除了考虑作业内容外,还应考虑:①土质的工程特性;②机械运行情况;③运距和气象条件;④相关工程和设备的协调性。
(2)项目部所选择的机械不妥当。
理由:不应选择布料机和滑模摊铺机。
4.项目部还应做如下工作来处理该背景资料中的机械设备事故:
(1)肇事者和肇事单位均应如实上报,并填写“机械事故报告单”;
(2)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和追究责任,对非责任事故也要总结教训;
(3)在机械事故处理完毕后,将事故详细情况做好记录。
(二)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30km/h,全长35km。路面面层为三层沥青混凝土结构,1~20km的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20~35km之间的地基土为膨胀土。在膨胀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
(1)用强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
(2)挖方地段当挖到距路床顶面以上20cm时,停止继续向下开挖,并挖好了临时排水沟。
(3)在路堤与路堑交界地段,采用了台阶方式搭接,其搭接长度为1.5m,并碾压密实。
(4)挖方边坡一次性挖到设计线,并立即做了浆砌护坡封闭。
问题:
1.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2.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陷穴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3.逐条判断施工单位在膨胀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是否妥当,并说明原因或改正不妥之处。
【答案】
1.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换填土法、强夯法、预浸法、挤密法和化学加固法。
2.(1)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陷穴的处理方法是:灌砂法、灌浆法、开挖回填夯实法和导洞竖井法。
(2)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下:
①灌砂法适用于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实整个洞穴;
②灌浆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
③开挖回填夯实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
④导洞竖井法适用于较大、较深的洞穴。
3.施工单位在膨胀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情况的妥当性及原因或正确做法如下:
(1)不妥之处:强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
理由:因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应作为路基填料。
(2)不妥之处:挖方地段当挖到距路床顶面以上20cm时,停止继续向下开挖。
正确做法:挖方地段当挖到距路床顶面以上30cm时,应停止向下开挖,并挖好临时排水沟。
(3)不妥之处:在路堤与路堑交界地段,应采用台阶方式搭接,其搭接长度为1.5m。
正确做法: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
(4)不妥之处:挖方边坡一次性挖到设计线。
正确做法:挖方边坡应沿边坡预留厚度30~50cm一层,待路挖完时,再削去边坡预留部分,并立即浆砌护坡封闭。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