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章节试题26
>>一建考试试题及答案: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章节试题26
案例1
1.背景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l45200m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60层,基础埋深l8.6m,主楼底板厚3.0m,底板面积6036m2,底板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5/Pl2,底板施工时施工单位制定了底板施工方案,采用溜槽配合混凝土地泵的施工方法,并选定了某混凝土搅拌站提供预拌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为35。C,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为40。C;混凝土浇筑完成l2h后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草帘保湿保温养护7d,养护期间测温度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C,这时表面最高温度为45。C;监理工程师检查中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有贯通裂缝。
2.问题
(1)在上述的描述中,有哪些施工过程不符合规范的要求,使得基础底板产生裂缝?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2)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做哪些准备工作?
(3)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常采用什么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案例2
1.背景
某建筑工程位于近郊区,建筑面积123000m2,混凝土现浇结构,筏板式基础,地下2层,地上l5层,基础埋深l0.2m。工程所在地区地下水位于基底标高以上,从南流向北,施工单位的降水方案是在基坑南边布置单排轻型井点。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基坑进行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发现地基东南角有约250m2的软土区,监理工程师随即指令施工单位进行换填处理,换填级配碎石。
2.问题
(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家单位共同进行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请说明理由。
(2)发现基坑基底软土区后应按什么工作程序进行基底处理?
(3)上述描述中,还有哪些是不符合规定的?并给出正确做法?
案例3
1.背景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3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一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C,混凝土表面温度35。C。
2.问题
(1)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施工现场哪些方面?
(3)指出事件二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或给出正确做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D;4.A;5.C;6.B;7.A;8.B;
9.D;10.D;11.B;12.A;13.D;14.A;15.B;16.A;
17.C;18.B;19.D;20.D;21.D;2.A;23.A;'24.B;25.D;26.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
3.A、B、C
4.B、C、D
5.A、B、C、D;
6.B、C、D;
7.A、B、C、D;
8.A、C、D、E
9.A、B、D、E;
10.A、C
11.C、D、E;
12.A、B、C、D;
13.A、C、D、E:
14.A、B、E
15.A、C、D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以下这些做法是错误的:
混凝土人模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最高温度的温差超过了25。C;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草帘进行保湿保温养护7d;混凝土浇筑完后没有进行二次抹面。正确的做法:l)《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27条规定: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C,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C:2)同时要尽量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以内覆盖保湿保温;4)防水混凝土养护期至少l4d;5)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做好混凝土浇筑的责任分工,配合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同时确定混凝土的罐车数量以及运输交通路线等。
(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cm,使上下层渴凝土之间更好地结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微膨胀剂,减小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的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掺加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人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设计无要求市,控制在250C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5)适当设置后浇带,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6)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7)可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案例2】答:
(1)不妥。工程验槽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五共同进行。地基处理意见也应该由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
(2)应按如下程序处理:
1)建设单位应要求勘察单位对软土区进行地质勘察;
2)建设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勘察结果对软土区地基作设计变更;
3)建设单位或授权监理单位研究设计单位所提交的设计变更方案,并就设计变更实施后的费用及工期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后,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进行地基处理;
4)地基处理完成后,还需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验收,并办理隐蔽验收记录。
(3)有以下不符合规定之处:
1)地下水位于基底标高以上,施工单位的降水方案中只在基坑南边布置单排轻型井点不能将水降下去。应进行设计计算后,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从而达到降低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
2)换填的级配碎石应有压实密度的要求。
【案例3】答:
(1)本项目为一类深基坑,支护方式只能是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由于深度较深且离既有建筑较近,变形要求高,必须增加内支撑或设锚杆;由于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上,如采用排桩需增加如止水帷幕的止水措施,并辅以降水井(如采用地下连续墙,无需考虑止水,仅需降水)。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现场绿化、道路洒水降尘、冲洗厕所、车辆冲洗、基井点回灌等非生产性用水。注: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为生产用水,均不正确。
(3)不妥之一: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正确做法: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全部内容了,虽然距离考试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小编希望考生们能够多多关注小编的分享,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一级建造师考试时间方面的信息,请登录坦途网一级建造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