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章节习题(29)
>>一建考试试题:2017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章节习题及答案
1B420000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B420010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考虑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确定施工方法和土方调配
B.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C.规定各工程队施工所需要的机械数量
D.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
【答案】D
【解析】D项,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是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特点。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点考虑以下四点:①确定施工方法和土方调配;②编制施工进度计划;③确定工地施工组织;④规定各工程队施工所需的机械数量。
2.在平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土方调配应重点处理好( )的关系,做到分段施工,使工作面得到充分利用。
A.桥涵施工和工程期限
B.土方数量和运距
C.摊铺、碾压以及土方数量
D.摊铺、碾压以及与桥涵施工
【答案】D
【解析】根据路基横断面计算出土石方的“断面方数”,经复核后,即可进行土石方调配。在平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路基填方为主导工序,土方调配应重点处理好摊铺、碾压以及与桥涵施工的关系,做到分段施工,使工作面得到充分利用。
3.根据路面工程施工的自身特点,在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应按( )组织施工。
A.平行流水法
B.等节拍流水法
C.异节拍流水法
D.均衡流水法
【答案】D
【解析】根据路面工程的自身特点,在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路段;②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③路上与基地统筹兼顾;④路面施工的特殊技术要求;⑤布置好堆料点、运料线、行车路线;⑥主要施工机械的数量和规格;⑦劳动力、其他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4.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考虑的内容是( )。
A.确定施工方法和土方调配
B.确定工地施工组织
C.规定各工程队施工所需的机械数量
D.路上与基地统筹兼顾
【答案】D
【解析】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七点内容:①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准备及试验路段;②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③路上与基地统筹兼顾;④路面施工的特殊技术要求;⑤布置好堆料点、运料线、行车路线;⑥主要施工机械的数量和规格;⑦劳动力、其他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5.桥梁下部的桥墩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时,应注意的相关时间参数不包括( )。
A.流水节拍
B.流水步距
C.技术间歇
D.流水方式
【答案】D
【解析】桥梁下部的桥墩施工时,如果设备或者模板数量有限,可采用流水施工方式组织施工。当采用流水施工时,应注意流水施工的相关时间参数: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技术间歇等。
6.下列各项属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评价的是( )。
A.分析施工方案
B.分析施工工序
C.分析工程费用
D.分析工程进度曲线
【答案】D
【解析】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评价包括以下三点内容:①分析劳动力需要量图;②分析工程进度曲线;③分析技术经济指标。
7.衡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是( )。
A.工程进度曲线
B.横道图
C.时间里程图
D.劳动力需要量图
【答案】D
【解析】劳动力需要量图可以表明劳动力需要量与施工期限之间的关系,它是衡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在编制施工进度时,应以劳动力需要量均衡为原则,对施工进度作恰当安排和必要的调整。
8.工程施工初期,工程进度曲线是( )。
A.凹形
B.斜线
C.直线
D.凸形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项目施工初期应进行临时工程建设或作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投入逐渐增多,每天完成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所以施工速度逐渐加快,同时也表明施工投入逐渐加快,即工程进度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的曲线呈凹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在确定路面工程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 )等因素。
A.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路段
B.路上与基地统筹兼顾
C.劳动力、其他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D.铺道运输的弃渣线、编组线和联络线,应形成有效的循环系统
E.主要施工机械的数量和规格
【答案】ABCE
【解析】除了与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基本相同外,还要根据路面工程的自身特点,在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路段;②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③路上与基地统筹兼顾;④路面施工的特殊技术要求;⑤布置好堆料点、运料线、行车路线;⑥主要施工机械的数量和规格;⑦劳动力、其他设备、材料供应计划。D项属于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特点。
2.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 )。
A.各种资源的不均衡系数
B.全员劳动生产率
C.综合机械化程度
D.施工周期
E.施工进度
【答案】ABCD
【解析】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①施工周期,指某工程项目从开工到全部投产所用的时间。②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的建安工作量(元)/全体职工平均人数,每月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应力求均衡。③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即施工期高峰人数与施工期平均人数之比,接近于1为好。④综合机械化程度,工程机械化程度=(某工种工程利用机械完成的实物量/某工种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量)×100%。综合机械化程度=[(各工种工程利用机械完成的实物量×各该工种工程人工定额工日)/ (各工种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量×各该工种工程人工定额工日)]×100%。⑤“四新”项次及成果评价,比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项次及成果。
3.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包括( )的优化。
A.施工质量
B.施工顺序
C.施工进度
D.施工方法
E.施工作业组织形式
【答案】BDE
【解析】施工方案优化主要通过对施工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达到加快施工进度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消耗的目的。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顺序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组织优化、施工机械组织优化等。
三、案例题(请根据背景资料,按要求作答)
(一)
【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承担了某段公路工程的路基施工任务,在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对技术部提出了下列具体要求:(双轨制)
(1)该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路基工程的自身特点,在编制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①确定施工方法;②编制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计划;③确定工地施工组织;④布置好堆料点、弃土场、行车路线等。
(2)编制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研究分析有关资料,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施工条件;
②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施工方法,确定土石方调配方案、工点划分和施工顺序;
③按照施工方法及土石方调配资料,查有关技术定额,计算劳动力、施工机械需要量;
④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劳动力和施工机械分布情况,确定生活供应、材料供应、机械修理等组织工作及其机构分布,计算临时房屋需要量和机构分布,计算临时房屋需要量和机械修理设备的需要量;
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问题:
1.该项目经理要求重点考虑的内容是否正确和完整?请逐条分析说明。
2.就项目经理提出的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与步骤,你认为还应该加上哪些重要内容?
【答案】
1.在编制路基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内容的分析和补充为:
(1)①不妥。还应包括土石方的调配方案。
(2)②不妥。应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3)③正确。
(4)④不妥。应为:规定各工作队施工所需的机械数量(即生产要素配置)。
2.编制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中还应加上的内容有:
(1)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计算各施工分段所需工期,并安排各分段开工、完工日期;
(2)编制劳动力、施工机械、机具和材料的供应计划。
(二)
【背景资料】
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5+000~K29+0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单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建设单位(业主)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水泥混凝土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
施工过程中,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发生一起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项目部在事后的第5天向上级公司进行了汇报。
事件2: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吊车、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生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用。
问题:
1.计算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
2.分析和计算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和搭接时距。
3.分析和计算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关系和搭接时距。
4.事件1中所述事故属于何种质量事故?项目部处理方式是否恰当?说明理由。该起质量事故由谁负责调查处理?
5.事件2中,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
【答案】
1.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
底基层工作的持续时间=12000/200=60d;基层工作的持续时间=12000/150=80d;
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12000/160=75d。
2.由于底基层的速度快于基层,应选择STS(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
3.由于面层速度快于基层,应选择FTF(结束到结束)的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应该除以两者中较快的速度,时距=1200/160=7.5d,应该取8d(只入不舍)。考虑到养生至少7d,所以FT=8+7=15d。工程工期=5+80+15=100d。
4.(1)事件1中所述事故属于三级一般质量事故(或一般质量事故)。
(2)项目部的处理不妥当。
理由:应在3天内书面报告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该起事故应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
5.事件2中,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卸料机和振捣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有压路机和石屑撒布机。
未完待续,更多章节习题请持续关注坦途网一级建造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