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冲刺11.4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2018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冲刺11.4
参考答案
1.CD【解析】略。
2.ABC【解析】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为了使内容效度的确定过程更为客观,弥补不同专家对同一测验的判断可能不一致,可采用如下几个步骤:1)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描述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及所用材料的来源;2)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内容和技能各自所占的比例,并由测验编制者确定各题所测的是何种内容与技能;3)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个效度,如测验包括的内容、技能、材料的重要程度、题目对内容的适用性等。由每位评判者在评定量表上做出判断,总估获得测验内容赦度的证据。
3.ABCD【解析】1)认知偏差,由于对老年期性的知识缺乏了解所致,如“在性的方面已消耗殆尽,无能为力”,或者有“老年无性”的想法:2)兴趣下降,双方彼此失去吸引力,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失去兴趣。这可能是由于一方变得懒散,或者是多年来双方性生活形式过于单调机械,缺少变化;3)性态度老化,老年人在其性生理功能尚好时,却对性产生消极态度,表现出对性生活厌烦;4)对衰老的恐惧,有些老年人因患病而引起对衰老的恐惧,这种恐惧扩散到性的方面,从而表现为性无能;5)人际关系问题,如在互相信任、彼此尊重方面有问题,或者由于济原因产生矛盾。
4.ABC【解析】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或“我十分理解你的情况(或心情)”,等等。“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批判性的,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5.ABC【解析】咨询时,有时会出现沉默。可能原因有:1)沉默的感觉来自于咨询师;2)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3)源于求助者的个性原因,比如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沉默是他与人交往的经常性方式,尤其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就更是如此;4)求助者的不信任感,由于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
6.AD【解析】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的程序,该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MeiChenbaum,1977)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MeiChenbaum,1986)。
7.AB【解析】略。
8.ACD【解析】略。
9.AB【解析】略。
10.ABC【解析】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11.ABC【解析】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1)目标的吸引力,目标的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大,成就动机越高;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越多,其成就动机就越强。
12.AB【解析】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了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该模型认为,发生在接受者身上的态度转变,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1)传递者:传递者是沟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2)沟通信息:态度转变是接受者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的信息存在差异后发生的,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最直接的原因;3)接收者:也是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主体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4)情境因素:沟通和说服是在一定背景中进行的,所处的情境不同,个体的情绪状态的差异,都会影响态度转变的效果。
13.AB【解析】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达到皮亚杰所划分的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已经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具体表现为: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这个时期思维者完全可以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抽象逻辑思维的假设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是指根据命题的逻辑形式在头脑中直接进行逻辑推理,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该特点正是从青春期开始的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
14.ABC【解析】人的心理活动强度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也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15.BD【解析】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1)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例如测量轻重、长度等都以零点为参照点。这个零点的意义为“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另一种是人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例如海拔高度就是以海平面作为测量陆地高度的起点;2)单位,单位就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理解;二为有相同的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16.AD【解析】略。
17.CD【解析】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期的印象,特别是不好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这种早期印象的形成,受咨询师主观态度的影响很大,所以,如果有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咨询师应随时准备依据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看法。
更多关于2018年三级心理咨询师模拟题、考试科目、成绩查询、考试报名等详情内容,考生不妨登录坦途网心理咨询师考试频道,这里每天都会更新大量学习资料哦~不要犹豫了,赶快和小编一起学习吧!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