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之膜疾病系列
>>卫生职称考试考点:2019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之膜疾病系列
原发性腹膜肿瘤
(一)腹膜假黏液瘤
腹膜及腹腔内聚集大量黏液或胶冻样团块,罕见。
1.临床表现——腹壁扪诊有揉面感或如硬橡皮感。
2.处理原则——“侵袭性”反复“清除术”!
(二)腹膜间皮细胞瘤
良性:长大后——压迫症状——手术切除——预后好。恶性:血性腹水——无论手术、腹腔内化疗或两者结合,效果均不佳。
肠系膜疾病
(一)肠系膜囊肿和肿瘤
1.分类:
(1)囊肿包括:
1)先天性发育异常:肠源性囊肿、皮样囊肿等;
2)新生物:囊性淋巴瘤;
3)寄生虫性囊肿;
4)外伤性:出血性囊肿、炎性囊肿。
(2)肿瘤:实性肿物,多发生在小肠系膜。
1)恶性:占60%。淋巴瘤最多见,另有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2)良性:神经纤维瘤、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
2.临表
1)囊肿——儿童,肿瘤——成人。
2)囊肿和良性肿瘤:肿瘤增大、囊肿发生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后,可出现隐痛或胀痛。
3)恶性肿瘤:腹痛、腹部肿物,伴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4)体检:扪及腹部肿物。肿瘤坏死破溃——急性腹膜炎体征。破入肠道——消化道出血症状。
3.辅助检查
X线钡餐:肠管受压移位,如肠壁僵硬、钡剂通过困难则有恶性肿瘤可能。
B超:辨别囊性/实性。
CT。
4.治疗
1)孤立性囊肿:囊肿摘除术。
2)良性肿瘤:肿瘤切除术,较大者连同系膜和部分小肠一并切除。
3)恶性肿瘤:局限者根治术;发生转移者姑息性切除。
(二)肠系膜血管疾患
见小肠结肠疾病第二考点“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腹膜后疾病
(一)出血
(二)感染
(三)髂窝脓肿
(四)肿瘤
(五)腹膜后纤维化
(一)腹膜后出血
1.病因:骨盆骨折及腰椎骨折(最多见);
2.临床表现
腹痛或背痛。神经性疼痛以及胃肠道、泌尿系功能紊乱——压迫神经和内脏引起。肠麻痹征。直肠刺激症状(盆腔腹膜后血肿),直肠指检可触及。
休克。
3.治疗
单纯腹膜后少量出血,能自行局限。出血量多——防治休克,抗感染。
手术探查。
(二)腹膜后感染
1.病因:附近脏器炎症蔓延,或腹腔脏器损伤穿孔(结肠、肾、阑尾等)。致病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2.表现
全身:畏寒、发热、头痛、全身痛;
局部:疼痛甚至肿胀、压痛;背部叩击痛(肾周围感染)。可出现腰大肌刺激征,使患侧髋关节屈曲内旋。
3.治疗——关键——积极发现和处理原发病灶。
(三)髂窝脓肿——髋关节屈曲挛缩(略)。
(四)腹膜后肿瘤
1.临床表现
1)占位症状:腹部胀满感。
肿瘤有内出血、坏死时,可突然增大,出现剧烈疼痛。
2)压迫症状
胃肠道——恶心、呕吐、直肠刺激症状;
泌尿道——尿频、排尿急迫感、肾盂积水,甚至尿毒症。
神经——疼痛,也可出现相应皮肤知觉减退、麻木等。
静脉及淋巴管——阴囊、下肢水肿和腹壁静脉曲张。
3)全身症状(晚期)
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发热、乏力甚至恶病质等。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治疗
主要:手术。
切除后复发病例,恶性程度不高者,可再次手术。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放疗。
(五)腹膜后纤维化
1.病因:与自身免疫及某些药物有关。
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广泛纤维化——空腔脏器受压、梗阻。最易受压——输尿管(75-80%),但不侵蚀输尿管管壁;其次是下腔静脉。
2.临床表现
1)下腰部、下腹部钝痛感,伴疲乏、厌食、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2)症状严重程度与尿毒症的发展一致,严重者可发展至无尿。
3)实验室: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4)静脉肾盂造影:肾盂积水、输尿管屈曲扩张。
3.治疗
1)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2)早期:激素。
3)手术——松解受压严重的输尿管(多数需要)。
4)如及早发现并解除泌尿系梗阻,预后良好(由于其有自限倾向,可自发缓解)。
对于外科主治医师的考点介绍就到这里,如果大家的基础还没有打牢,小编建议大家先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夯实基础再做练习题。坦途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会一直为大家更新有关卫生职称考试时间等考试须知,这样就不用大家自己查找考试资讯了,节省了很多时间。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20年卫生资格考试外科基础知识点508-28
- 2020年卫生资格考试外科基础知识点308-28
- 2020年卫生资格考试外科基础知识点208-28
- 2020年卫生资格考试外科基础知识点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