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预习试题(2)
1.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 )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1.[答案]:B
[解析]: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
2.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A.成本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无差异曲线
D.边际效用论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论进行分析。
3.在序数效用理论中,( )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A.无差异曲线
B.平均成本线
C.预算约束线
D.等产量线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差异曲线的概念。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4.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根据偏好的( )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 4.[答案]:C
[解析]: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物品量多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因此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5.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 )决定的。
A.消费者收入
B.风险厌恶程度
C.消费者偏好
D.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 5.[答案]:D
[解析]: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6.下列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是( )。
A.原材料费用
B.管理人员工资
C.生产工人工资
D.燃料和动力费用 6.[答案]:B
[解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7.由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就是( )。
A.固定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总可变成本 7.[答案]:B
[解析]:边际成本也就是由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8.某企业生产机器设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平均固定成本为100元,消耗的平均可变成本为60元,一天共生产200件产品,那么单位产品消耗的平均总成本为( )。
A.60
B.100
C.160
D.320 8.[答案]:C
[解析]: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所以答案是C。
9.当某企业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分别是1400元和800元,则该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是( )元。
A.150
B.200
C.350
D.550 9.[答案]:D
[解析]: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1400+800)/4=550元。
10.下列关于成本的计算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
A.MC=TC/Q
B.AVC=TVC/Q
C.AFC=TFC/Q
D.ATC=TC/Q 10.[答案]:A
[解析]:边际成本MC=△TC/△Q。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