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热点专项时政热点文章

2017年公务员时政:慎终追远、行孝尽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丢

2017年04月01日 14:33:28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今天,坦途网更新最新时政热点,帮助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同学直击最新时政热点,解析最实时的热点问题,为您的考试助力。

41日最新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慎终追远、行孝尽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丢。在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历来是倾向于结合时政热点命题,无论是行测常识题、言语理解题,还是申论,都是结合时事热点来选择命题考查点,因此最新时政要有所了解。下面就跟着坦途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进入今天的时政热点吧。

禁火扫墓,踏青插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节是24节气和传统节日中较早的一个。清明节包含着丰富的习俗和特定的慎终追远、行孝尽哀的文化纪念意义,对我国影响深远。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清明节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孙树仁教授。

谈网上祭祀、代客扫墓: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丢

2007年我国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为清明墓祭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出现了网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扫墓等新的墓祭形式。在突破时空限制,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网友担心这样的方式诚意不足

孙树仁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清明墓祭的形式也在变化。如果难以来到墓前实现祭之以礼,也可以心怀敬意采取遥祭网祭,表达深切缅怀之意。但是清明墓祭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不能丢,而且要得到不断的弘扬与发展。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孙树仁称,无论是墓祭者在墓前的祭扫,还是采用现代化的即时通讯方式,重在充分表达对先人缅怀的真情实感。从俭祭祀、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既是社会新风尚也合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我们应该细心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精心传承和发展创新,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谈生态葬: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就能理解生态葬

孙树仁对记者说,节地生态葬是对入土为安叶落归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对有了更深的理解,就能理解节地生态葬的殡葬改革。

孙树仁认为,从生命文化的视阈理解,生命有生物性生命与精神性生命之分,落叶归根的是指人的精神性生命,落叶归根的是指人的生物性生命。落叶归根就是生命之,要落根于生命的文化与精神上来。

孙树仁称,节地生态葬与传统殡葬文化的入土为安,都是源于对土地的信仰、眷恋与尊重,在理解的问题上并不矛盾。他认为入土为安的习俗与文化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土地的尊重,逝者去世后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二是寄托了对先人回归自然的愿望。我们今天殡葬改革倡导的节地生态葬依然是入土,依然在强调生态安葬,依然是让逝者入土为安,满足实现回归自然愿望,只不过是更加珍惜土地资源,少用点土地,留给子孙们生存生活和繁衍后代。因此,传统文化的入土为安叶落归根与今天殡葬改革的节地生态葬是一脉相承的。

谈重洋节轻传统:保护弘扬传统文化还需社会合力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加深,出现了重洋节轻传统的现象,一些年轻人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并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打底色工程。

孙树仁表示,保护好、弘扬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需要社会合力。今年年初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8条具体的实施意见让全社会关注优秀文化传统也形成了气候。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群众基础的殡葬行为规范。充分依托现有殡葬设施资源,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中国殡葬协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分支机构——殡葬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殡葬领域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政热点天天更,请持续关注坦途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国家公务员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