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行测行测模拟文章

2018年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

2018年01月19日 15:03:42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周五啦!忙碌了一周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学习是没有假期的,即使在周末,也要坚持复习哟。下面是坦途网国家公务员频道小编为广大考生带来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模拟题汇总】,请查收。

>>国家公务员行政能力考试模拟试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

>>国家公务员基础精讲课程

6.公文的作者是指( )。

A.制发文件的机关 B.发布命令、指示和规则

C.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D.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7.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基本权利,这说明( )。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才能规定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8.甲扬言要杀害乙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8

9.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府机构

C.各级党委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10.人民法院在审查民事起诉时,发现当事人起诉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A.通知当事人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不予受理

B.裁定不予受理

C.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D.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裁定驳回起

参考答案及解析:

6.A【解析】公文的作者主要是单位主体而不是个人,也就是只能是制发文件的机关。

7.C【解析】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了享受这些权利及履行义务的保障制度,宪法是人民权利的重要保障。选C项。

8.A【解析】在本题中一定要将把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这几个概念区分开来。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刑法第23条第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这一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由以上内容,可知甲的行为应处犯罪预备,选A项。

9.B【解析】国家的各项行政权力及措施只能由各级地方政府完成,因此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只能是国家的政府机构。

10.C【解析】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并在受理后查明诉讼超过时效的理由,如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应驳回其诉讼请求。但如果已超过民法所规定的20年最长时效,则当事人无起诉权。

对于上面的行政能力考试模拟试题要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练习,登录坦途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你提供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为你的考试做好准备。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国家公务员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