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热点专项时政热点文章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30

2017年12月25日 09:54:53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公务员考试中,不论是申论还是行测,政治都是考察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积累的。本文为坦途网国家公务员频道小编为你带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问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30

>>国家公务员优学系列笔试课程

和平开放发展 打造命运共同体案例1:郑和:彰显中国风范,扬名中国精神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郑和的船队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彰显中国精神。

案例2:张骞:出使西域为国家,友好交流促发展

在汉朝,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情况。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案例3: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言,中国风范永流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综合分析*

《十九大报告》: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一)问题表现

1.中国威胁论被大肆宣扬。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威胁论,在各大媒体被大肆宣扬,以此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都对西方某些国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面对觉醒的雄狮,西方诸国采用不同的策略,从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层面来遏制中国发展,以期达到维护自身地位的不光彩行为,并且通过挑起诸多事端,维护妄图割裂中国的某些不法分子行为,来给中国国内制造争端。

2.极端利己主义盛行。

面对某些国家通过不光彩手段、强硬方式,通过挑起争端来发战争之财,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某些国家的利益、某些集团的利益,极端的利己主义大肆其道,这对全球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一种极端的挑战。局部地区的不安定、局部地区的发展,都不能在全球经济呈现疲软的事态中得以保存或更迭,不安全的生存环境,永远维护不了自己的自身利益。

(二)原因分析

1.霸权主义盛行,重本国发展,而忽略全球进步,遏制中国发展;

2.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治理方式异同、国家文化不同,形成不同认知;

3.国外敌对思想利用周边邻国对中国的片面认知,致使某些国家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帮凶。

(三)影响分析

1.影响全球稳定发展;

2.影响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

3.影响中国和平发展;

4.影响中国国内的稳定局面。

(四)提出对策

1.大力推进和平共处原则,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风范;

2.大力弘扬中国和的文化,通过和平的方式传播文化;

3.严守本国人民利益,严守中国主权领土。

名言佳句*

1.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茅以升

3.人们都追求幸福。和平,只有她是这个地球上最接近幸福的捷径,并且是谁都能得到手。——希尔泰

4.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松下幸之助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5.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6.把世界拥抱在整个怀抱之中!战利品太沉重了……——罗曼·罗兰

申论范文*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秉承和平开放发展的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族人民的努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是一只可亲的、和平的的狮子。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对于上面的时政热点问题就先介绍到这里,登录坦途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你提供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并让你不断掌握公务员时政热点分析能力。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国家公务员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