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行测行测模拟文章

国考行测2018言语理解练习(4)

2017年10月11日 16:12:10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一年一次的国家公务员又要马上拉开大幕了,每年的考试人数都会刷新记录,而且备考国考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国考行测复习主要还是要以国考行测真题为主,行政能力考试模拟试题起辅助作用,下面就为你推送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模拟题,让你在练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行政能力考试模拟试题:国考行测2018言语理解练习(4)

>>国考行测真题解析课程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它并不叫筷子,而是叫箸或筴,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文献记载,中国东部江南一带的人认为箸和住的发音一样,在江边行船的人很忌讳停住,就取反意称箸为筷。到公元10世纪的宋朝,人们又在快字上加上了竹字头,因为筷子大都是用竹子做成的。于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件食具就有了现在大家知道的名字“筷”。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筷子的( )。

A.得名过程

B.历史演变

C.文献记载

D.出现年代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为“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总分结构,由问号引导的问句“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为文章的总句,后文来具体阐述 “筷称呼”的来源。“总”句体现了材料所讲的主要内容,即“筷子称呼的来源”,A项“得名过程”最符合。B项“历史演变”不准确,材料为“筷子称呼”的历史演变,而非“筷子”的历史演变。CD项未抓住文章主旨,文献和年代都是为了来说明“筷子得名的过程”,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做题数量重要,但是做题质量更加重要,要做一题会一题,这样才能达到做题的效果,登录坦途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你提供更多国考行测真题,让你在真题中不断进行练习,辅助行政能力考试模拟试题,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国家公务员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