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行测行测辅导文章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文学常识:儒学的演变

2017年09月06日 14:12:21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 行测中常识判断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相对较广的知识范围,在这类试题中,所选素材从古到今,从无机物到人类,从自然界到社会……包罗万象,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学习、观察、思考和积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儒学的演变相关只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考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文学常识:儒学的演变

>>国考公务员专项突破课程

一、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 提出。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亚圣”)

1.提出了以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主张性恶论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坦途网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提示大家2018年国考报名时间预计在201710月中旬,11月底左右笔试,应现在着手提前复习准备,早备考才能在国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公务员考试之外,不妨试试事业编考试点击蓝字查看近期事业单位招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国家公务员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