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综合提分试卷1
>>高考考试模拟题:2019高考历史综合提分试卷1
1.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quan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能印证“quan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2.“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材料中的“他”是
A.梭伦 B.克里斯梯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3.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罗马万民法和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B.都保护了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C.都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D.都扩大了统治基础
4.亚里斯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zui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因为这次改革
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 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
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5.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6.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
7.(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是
A.北方荒地开垦、人口增加 B.平城成为著名商业中心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9.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10.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分配北方无主土地恢复小农经济 B.刊印《齐民要术》推广生产经验
C.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兴修水利工程 D.创制翻车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
11.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12.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13.“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 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全部内容了,高考的考试需要考生们多多关注小编的分享,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高考考试知识点,请登录坦途网高考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2020年高考历史备考技巧解析1008-12
- 2020年高考历史备考技巧解析908-12
- 2020年高考历史备考技巧解析808-12
- 2020年高考历史备考技巧解析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