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高考文综历史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10

2017年05月25日 11:49:03来源:高考网
导读:为帮助考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坦途高考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希望有助于各位考生复习,预祝大家都取得一个好成绩。

>>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共产党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一、知识归类

1、党的重要会议

⑴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

⑵注意: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标志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八七会议、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2、中共进行的武装斗争

⑴重要革命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⑵军队建设: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三湾改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的发展;抗日联军(1936);八路军与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建国后解放军的建设。

⑶军事路线和方针:八七会议;前三次反围剿的方针;第四次反围剿的方针;洛川会议;《论持久战》;抗战期间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攻高潮的方针;反扫荡斗争的方针;解放战争初期的思想、目标及战法;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中西北野战军的战术;战略反攻阶段。

⑷重大战役和战斗: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解放初期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

3、根据地的建设与政权建设

⑴根据地的开辟:国共十年对峙期间;②抗战期间;③解放战争期间。

⑵政权建设:①1927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其他根据地也仿效建立工农革命政权;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③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民主政权;④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区建立各级人民政权;⑤1949年人民政协召开,讨论建国问题,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⑥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订宪法;⑦文革中的全面夺权,各级政权遭到冲击,政权建设遭到破坏;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权建设恢复了正常,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精简国家机构。

4、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⑴四次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①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⑵国共的重要谈判

①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西安事变。抗战开始后。重庆谈判。国共北平谈判。

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以及实现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②中国和英国、葡萄牙先后签订《联合声明》。

③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⑷民族团结

①1949年10月,建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合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1953年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已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县。

④内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持少数民族地区。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⑥西部大开发。

5、民主党派

⑴主要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⑵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抗战后,民主党派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并肩战斗,召开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1948年,民盟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共并肩战斗。19499月,各民主党派出席人民政协会议,不少代表成为国家领导人。建国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三大改造使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变化。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入新时期后,又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

6、土地改革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⑴民主革命时期

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经验,提出土地革命路线。意义()

②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意义()

③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意义()

⑵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采取政治上中立富农、经济上保存富农的政策。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②土改以后,政府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并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

③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集体所有制,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1958年,在倾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发动也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迅速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行一平二调,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并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矛盾

⑴基本线索和分期

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0—1956年底。其中194910—1952年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期,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1953—1956年底,是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②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③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④1978年底至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⑵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矛盾从总体上说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阶级矛盾不再是国内主要矛盾,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还大量存在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⑴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中国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毛泽东发表先后《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共召开八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对左倾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纠正。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取得辉煌成就。

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探索:文革结束以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城市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探索: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

⑵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

①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导思想总体上是的,在国内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的速度、规模和比例方面,犯了倾错误。一方面过分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抛弃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阶级斗争扩大化。

②失误的表现: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倾错误开始泛滥。C.错误进行了

对代表正确路线的彭德怀等人的反右倾斗争。D.错误地进行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E.文革结束之初,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继续推行的政策,各方面处于徘徊状态。F.十二大以后,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采取放纵态度,最后酿成动乱。

⑶对倾错误和失误的纠正

①从1960年冬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

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③在肯定人民公社大前期的情况下,毛泽东一度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方面

的问题作了一定的调整。

④周恩来在文革倾路线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在主持工作时,提出批判极思潮。

⑤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时,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其实质是系统地纠正文革所错误,并着手进行全面整顿。

⑥1976年4月,发生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

⑦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⑧针对两个凡是,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

错误的束缚。同时,开展各方面的拨乱反正,系统清理的错误。

9、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①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中共中央统一财经。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政开始好转。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使国民经济在1952年底获得根本好转。

④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⑤1957年,一五计划指标大都超额完成。成就()

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

⑶文革十年内乱时期

①在国民经济总体上遭到重大迫害的情况下,仍取得一定成就()②“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支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复苏的局面。③1975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①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方面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方面,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成就()对外贸易打开新局面,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

10、外交活动

⑴新中国建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基本方针,在建国的第一年间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⑵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邻近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⑶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⑷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采取一大片的外交方针,与20多个国家建交。

⑹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重新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⑺1972年,中美签订《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1月,中美正式建交。

⑻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双方正式建交。

⑼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的估计,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

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外交政策,进入90年代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取得更大成就。

11、科技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学技术。

坦途网高考频道实时更新各地区最新资讯信息与考试资料,给2017年考试的小伙伴一个复习与指导的平台,希望小编与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让2017年高考的你结出成功的花朵,胜利的果实!最初的梦想最终会到达,希望,每位考生都可以全力以赴。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高考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