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高考文综历史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9

2017年05月25日 11:38:59来源:高考网
导读:为帮助考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坦途高考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希望有助于各位考生复习,预祝大家都取得一个好成绩。

>>高考历史: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史

Ⅰ政治篇

1、国民党的沿革

⑴兴中会;⑵同盟会;⑶国民党;⑷中华革命党;⑸中国国民党: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简称为国民党);⑹中国国民党的改组;⑺中国国民党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⑻退居台湾后的国民党;⑼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1月,于香港成立,与蒋介石集团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

2、国民党指导思想的变化

⑴兴中会宗旨;⑵同盟会纲领;⑶国民党宗旨:1912年的《国民党宣言》提出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⑷中华革命党宗旨:以实行民权、民生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⑸新三民主义;⑹法西斯主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仍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实际上是以法西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3、重要会议

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⑵国民党成立大会;⑶国民党一大”;⑷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党务案》;⑸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⑹旧政协:1946年于重庆;⑺“制宪国大

4、政权演变

⑴湖北军政府;⑵南京临时政府;⑶北洋政府;⑷广州军政府;⑸广东国民政府;⑹武汉国民政府;⑺南京国民政府;⑻汪精卫伪南京国民政府;⑼台湾国民党当局:194912月,国民政府迁至台湾,20003月台湾大选国民党惨败,民进党获胜,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20083月国民党选举获胜。

5、政治独裁和对民主进步力量的镇压

⑴政治独裁的强化:抗战期间的独裁统治;重庆谈判中拒绝承认解放军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1946年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制定伪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1947年关闭和谈大门

⑵镇压民主运动:1935年镇压一二九运动;内战前后,制造一系列暴行;1947年制造五二0”血案和镇压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主党派被宣布为非法,被迫转入地下。

⑶实行文化高压政策

6、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党左右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十年内战时期:蒋汪矛盾;“宁汉合流后,各派系矛盾更激烈,表现为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大旗;西安事变中,亲日派和亲英美派的矛盾。抗战时期:抗战初期,亲日派的亡国论和亲英美派的速胜论”;相持阶段中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解放战争期间:蒋桂矛盾的表面化。

Ⅱ军事篇

1、反帝反封建战争

⑴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的反清起义;⑵孙中山发动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战争;⑶两次东征;⑷北伐战争。

2、国共双方的交战

⑴十年内战;⑵抗战时期;⑶解放战争时期。

3、抗战中的对日作战

⑴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⑵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活动。

Ⅲ经济篇

1、重要经济政策

抗战期间: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对农业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在商业上实行专卖政策。

2、官僚资本的发展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利用政权力量,通过垄断金融等手段,建立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成为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②抗战期间,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加强经济垄断,官僚资本急剧膨胀;③解放战争期间,先是以接收为名实行吞并和掠夺,在内战中,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掠夺;④民主革命胜利,官僚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新中国建立后,官僚资本被人民政府没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Ⅳ外交篇

1、辛亥革命时

没有反帝内容:三民主义未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⑵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时提出革命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的干涉;⑶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对外政策特点是联俄反帝,但后期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勾结。联俄表现:三大政策提出联俄政策和具体做法。反帝表现: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1924年孙中山的北上宣言”;东征与北伐具有反帝性质;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后期,蒋介石在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谈判,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为以后发动政变准备了条件。

3、十年对峙时期

国民政府推行依附英美和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

4、日本侵华时期(1931—1945)

⑴1931—1932年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中实行,导致东三省的迅速沦陷。

⑵1932—1936年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为应付舆论压力,而提出该政策,主要活动有:夹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十九路军;华北事变,签订《何梅协定》。

⑶1937—1938年的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逐步实现国共合作抗日,防御阶段中在正面战场积极抵抗。

⑷1938—1945年的消极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反共倾向日益增长,由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5、解放战争期间

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各方面特权。

6、台湾国民党当局统治时期

倚靠美国,缔结《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建交后,美台官方外交结束,世界大多数国家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Ⅴ国共关系篇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行成与破裂

⑴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可能条件

⑵形成的标志以及对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⑶破裂:右派的篡权与发动反革命政变

2、十年对峙期间

⑴国共对峙的表现:屠杀与反屠杀(共产党通过武装起义反抗屠杀政策);围剿与反围剿;政权的对立。

⑵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提出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②1933年冯玉祥与中共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③1933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停战协定④1935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年底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⑤1936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维持

⑴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

⑵维持:蒋介石集团的积极反共,但不敢彻底破裂,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在主要矛盾制约和中共努力下,合作关系一直得以维持。

4、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战争

⑴破裂:抗战结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发动全面内战,关闭和谈大门,国共合作前面破裂。

⑵战争:()

5、中共对台政策的两次重大转变

⑴建国初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⑵新时期,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放弃武力。

Ⅵ人物篇(个人活动及其评价)

1、孙中山;2、蒋介石;3、汪精卫;4、廖仲恺;5、宋庆龄。

坦途网高考频道实时更新各地区最新资讯信息与考试资料,给2017年考试的小伙伴一个复习与指导的平台,希望小编与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让2017年高考的你结出成功的花朵,胜利的果实!最初的梦想最终会到达,希望,每位考生都可以全力以赴。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高考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