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冲刺卷12
>>二建考试试题库:2017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试题及详解
三、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20分)
(一)
【背景资料】
城市A和城市B之间拟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以方便交通,促进两市经济发展。该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通过招标施工方确定为一大型公路专业施工企业,该企业设备精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时作了如下控制:
(1)选用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站设置试验室,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和中严格控制骨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
(4)设置两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
(5)主要压路机械采用两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两台1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问题:
1.施工准备中,对石料的堆放应注意哪些问题?
2.沥青混合料铺筑试验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混合料的运输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为什么应对摊铺温度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
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过程中,除了应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和碾压重叠宽度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6.请简述横接缝的处理方法。
【答案】
1.石料应分类堆放;石料堆放场地最好做硬化处理;石料堆放场地四周做好排水。
2.试验段铺筑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控制指标确定相关数据,如松铺系数、机械配备、压实遍数、人员组织、施工工艺等;二是检验相关技术指标,如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压实度等。
3.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注意的问题是:保持车厢干净并涂防粘薄膜剂,运输时必须覆盖棚布以防雨水和热量损失。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压实度是一重要控制指标,温度低是造成压实度不足的原因之一,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是保证沥青路面压实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5.碾压进行中压路机的运行应均匀,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也不能随意改变碾压速度;不允许在新铺筑路面上停机加油、加水。
6.先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在端部涂粘层后继续摊铺,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压路机位于压实的部分伸入新铺层的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移到新铺层,再改为纵向碾压。
(二)
【背景资料】
某路桥公司承接了公路施工项目,该公路为一级公路,全长62.3km,设计车速为100km/h,项目部拟定公路路面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采用滑轮式摊铺机进行施工。具体的施工方法和问题的处理如下:
(1)施工中采用塑料模板;
(2)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6.0MPa时拆除模板;
(3)确定了最佳拌合时间进行拌合;
(4)在混凝土摊铺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5)经检查,混凝土入模前的坍落度为±2cm;
(6)采用平缝加拉杆型纵缝一次铺筑宽度为5m的路面;
(7)采用切缝机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等后,做了灌浆处理。
问题:
1.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
2.采用滑轮式摊铺机进行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采用何种施工机械?
3.该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对问题的处理有何不妥?并改正。
4.应根据什么确定水泥混凝土的最佳拌合时间?进行混凝士面层铺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5.灌缝时,对填缝料的养生期有何规定?
【答案】
1.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费用少、有利于夜间行车、有利于带动当地建材业的发展等优点。但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且有接缝、开放交通较迟、修复困难等缺点。
2.采用滑轮式摊铺机进行施工不正确。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根据具体条件可使用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施工。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应使用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施工。该项目应该选用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施工。
3.该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对问题处理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具体如下:
(1)施工中使用塑料模板。正确做法:施工模板应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应使用木模板和塑料模板等易变形的模板。
(2)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6.0MPa时拆除模板。正确做法: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8.0MPa时方可进行。
(3)混凝土入模前的坍落度为±2cm。正确做法: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查坍落度,控制坍落度±1cm范围内。
(4)采用平缝加拉杆型纵缝一次铺筑宽度为5m的路面。正确做法: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
4.(1)应根据拌合物的黏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合时间。
(2)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的准备工作有:模板的加工与制作、测量放线、导线架设、模板支立、铺设轨道、摊铺机就位和调试。
5.灌缝时,对填缝料的养生期的规定:
(1)常温施工式填缝料的养生期,低温天宜为24h,高温天宜为12h;
(2)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养生期,低温天宜为2h,高温天宜为6h;
(3)在灌缝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三)
【背景资料】
为促进某省交通事业发展,该省拟在穿越该省的某河上修建一座跨河大桥,经评测,该工程属于特大桥梁工程,通过投标,某承包单位承接了该特大桥梁工程,由于该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合同价低。公司要求项目部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为此提出了四条成本管理的原则:(1)成本管理最低化原则;(2)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3)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时,项目部组织人员搜集了如下一些资料:施工技术资料、工程设计文件、自然条件及有关政策规定。并拟定了如下编写步骤:
(1)分析设计资料,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2)计算人工、材料、机具需要量,制定供应计划;
(3)编制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4)设计临时工程,编制供水、供电(供热)计划;
(5)编制工地运输计划;
(6)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
(7)分析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8)编写说明书。
与此同时,项目部也充分认识到,要降低施工成本,重点是要降低材料成本,特别是抓好材料的采购环节。因此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就积极地选择材料供应商。经人介绍,选择了一家砂、石供货商,并依据其资信状况、业绩信誉进行了评价,认为符合相关要求,随后就与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问题:
1.解释全面成本管理原则的含义。施工单位提出的成本管理原则是否完整?若不完整,请补充。
2.项目部为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完善?若不完善,请补充。
3.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4.技术经济指标通常用于评价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如分项工程生产率。请再列举两项技术经济指标。
5.项目部对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6. 除了该项目部提出的以上措施外,还有哪些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法?
【答案】
1.(1)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即“三全”管理: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
(2)成本管理的原则不完整。还有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和工期、质量与成本均衡原则。
2.项目部为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所搜集的资料不完善。还应有:相关合同条款、各种定额及1概(预)算资料及其他资料。
3.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不正确。正确的顺序为:(1)→(2)→(3)→(4)→(5)→(6)→(7)→(8)。
4.技术经济指标还有:全员劳动生产率、施工周期、各种资源的不均衡系数、综合机械化程度。
5.项目部对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不恰当。施工单位应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生产及供货保证能力、价格、资信状况、信誉、服务及业绩、售后服务保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招标单位以会议和会签的形式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供货商进行集体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确定为材料供应商。
6. 除了上述措施以外,降低成本的措施还包括:
(1)进行合同交底,使项目经理部全面了解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情况,同时,投标单位应将合同协议书、投标书、合同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技术规范、标价的工程量清单移交给项目经理部。
(2)项目经理部应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合同协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进行精读,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3)企业根据项目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的市场单价以及项目的资源配置编制并下达标后预算;项目经理部根据标后预算核定的成本控制指标,预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并将成本控制指标和成本控制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做到每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4)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5)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6)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7)提高机械利用率。
(四)
【背景资料】
建设单位A将某公路路面工程承包给施工单位B,该工程里程桩号为K8+000~K32+0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由于工期较短,建设单位A(业主)要求施工单位B尽快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B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以下是施工单位所作的计算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底基层60d,基层80d,面层75d。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逻辑关系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
(3)基层与面层之间的逻辑关系STS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200/150=8d,考虑到基层的养护至少7d,所以基层与面层的开始到开始时间间隔为8+7=15d。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路面工程的总工期=5+15+75=95d,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问题:
1.评价采用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这种施工组织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实际效果。
2.各工序的持续时间的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改正。
3.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和搭接时距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4.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和搭接时距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5.路面工程的总工期的计算以及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是否正确?有错请改正。
【答案】
1.平行施工(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进度快,所需的资源量大。采用两个路面施工队的前提条件是该施工单位要有足够的专业设备和人员(即足够资源量)。
从背景材料的描述,该施工单位具备此条件。采用平行施工方式能达到缩短工期的要求,两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的组织方式能达到预期效果。
2.在工作(工序)持续时间计算和进度计划安排方面:工序持续时间的计算是正确的。
3.(1)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
理由:底基层快于基层。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是正确的。
4.(1)基层与面层之间搭接关系的分析是错误的。
理由:面层速度快于基层速度,不应该选择STS(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应该为FTF(完成到完成)搭接关系。
(2)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是错误的。应该除以两者中较快的速度,即1200/160=7.5d,取8d。考虑到养生至少7d,所以FTF=8+7=15d。
5.(1)路面工程总工期的计算是错误。
应改为,总工期=5+80+15=100d。
(2)进度计划横道图的表示是错误的。
进度计划横道图的正确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正确的进度计划横道图
未完待续,更多冲刺试题请持续关注坦途网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