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申论申论真题文章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更多

事业单位申论考试真题5

2017年11月22日 15:47:29来源:事业单位学习网
导读:事业单位考试中申论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模块,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要不断进行事业单位申论真题及答案的练习,接下来小编就为你提供2017年事业单位申论真题及答案,让你能够通过事业编制考试申论真题解析,提升自己的做题的能力。

>>事业单位申论真题及答案:事业单位申论考试真题5

>>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三、作答要求

(一)请根据资料2,分析上海楼市造谣事件制造出恐慌式离婚的深层次原因。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150字。(10分)

(二)根据给定资料3,综合几位专家的意见,概括“遇事找人不找法”难题的破解之道。(15分)

要求:(1)概括准确、全面;(2)语言有逻辑性;(3)不超过250字。

(三)假如你是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请根据给定资料4谈一谈黄志丽给你的启示。(15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200字。

(四)假如你是某市普法宣传工作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参考江宁区清修社区的普法工作并联系实际,写一份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供领导参考。(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五)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6“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例子,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从政府角度来看:应急处理能力尚需完善提升,法律宣传工作不够到位,犯罪成本低,相关部门对房产中介行业的日常监管亟须加强。

从房地产与中介行业来看:行业缺乏自律,知法犯法,为了一己之私严重破坏社会安定。

从群众来看:法律意识淡薄,宁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政府的权威发布。

(二)【参考答案】

要解决“遇事找人不找法”的难题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治人。让执法的、掌握资源和利益的人坚守原则,不枉法,遵守法律。营造法制办事便利,法制办事公正公平的社会氛围。

二是重塑法律公信力,让权力“触角”不敢乱伸,营造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建立一套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是在群众心中树立法治信仰,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引导群众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是让制度成为法律的保证,严惩执法不严、执权不公者,营造人人敬法、遵法、守法的法治环境。

(三)【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律工作者,黄志丽的例子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要保持一颗公正的心,严格依法秉公办案,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其次,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查清案件事实不轻易判决,不找到纠纷根源不轻易调解,不化解矛盾不轻易结案;

再次,对人民群众的诉求要耐心倾听,更要深入人民群众,走访释法;

最后,要常存人文关怀,在解决法律纠纷的同时化解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实现法、情、理的统一。

(四)【参考答案】

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各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法治政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积极创新法制宣传的形式,例如设立法治文化长廊,营造法治文化气息,着力增强普法内容的适应性、系统性,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法治精神。

二、多方合作,整合资源。例如与律师事务所合作,村民在社区登记需要咨询的法律事项,由专业律师进行解答。充分调动各单位的普法积极性,设立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平台、司法行政服务站,加大普法宣传资源的整合力度。突出主题普法、公益普法等,及时为村民提供民主法治服务并不断扩大覆盖面。

三、加强监督检查,保障普法工作实效。进一步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体系,认真总结普法工作经验,着重加强对普法工作成效的研究,努力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五)【参考范文】

让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建设新境界,清晰描绘出了国家未来的法治方向和法治准则,同时法治也必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既要有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方面的顶层创设,还要有全民遵纪守法、践行法治的基层行动。今天,当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法治规则日益完备之时,我们也要看到全民将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现实紧迫性。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办事依法”中培育法治思维。有没有法治思维,并不是看一个人熟背了多少法条,而是看做决策、办事情、护权益时的行为。公权与私权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有很多交集点,因此无论是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还是行使私权的每一个公民,首先要清楚公与私的界线,公权在行使中侵犯私权,就没有做到“办事依法”,而主张私权时损害公权的法定权威、法定规则,同样也不是“办事依法”。一旦社会规则意识增强,违法违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反之,违法违规现象就会增多。当前,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每一位公民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法律依据,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久而久之,法治思维就会长进心坎里。

在“遇事找法”中树立法治信仰。法律应该成为一个社会最为广泛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这种具体、真实的信仰尤其体现在遇到事情时的第一反应上。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遇事时是找法还是找人,体现着一个社会法治信仰的强弱。从实际情况看,遇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人情、权力等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而要树立“遇事找法”的法治信仰,除了每个人的努力和改变外,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同样很重要,必须给“遇事找法”的每个个体以有力的支撑和法律保护,才能慢慢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在“解决问题用法”中提高对法治实践的认识。从“立法”到“用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简单过程,这里面既有习惯养成的问题,还有对法治实践认识的问题。法律是严肃的,使用法律有程序、有规则、有约束,不像打个招呼、递个纸条、使个眼色那么容易,但这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绕开法律”的借口。用法是实践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更是凝聚共识的过程。建设法治中国要让“解决问题用法”成为社会自觉。

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对老百姓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可见不同主体对于法治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法治的观念和意识问题更应该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公权力还是老百姓,都要秉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才能形成守法光荣和守法有责的良好风尚,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

对于上面的事业单位申论真题及答案熟练练习并理解,这样才能够达到练习的目的,登录坦途网事业单位考试频道,为你提供更多事业编制考试申论真题解析,让你的考试备考更加有效。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坦途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事业单位培训课程免费试听

预约免费体验课

教育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您的体验课!

课程预约立即提交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资料领取